總體來看,通過船舶行業訂單情況逐年走低,行業經營效益下行的趨勢可以看出我國船舶行業的景氣度正在下降,通過這一現象可以推斷目前我國軍工行業的發展重心正在從船舶行業向其他行業偏移。總體看來,行業景氣度的下降以及成本的不斷上升使得船舶行業發展面臨較大阻力。
1、船舶行業現狀如何?
船舶與海洋工程早在21世紀之初起勢,當時正在上學,我個人覺得上海外高橋船廠的開工建設,帶動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外高橋體量大,年造船完工噸位居全國首位,一時間,全國各地大小船廠紛紛推行外高橋模式,積極向外高橋靠攏。各大院校也紛紛增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往年到畢業的時候,畢業生根本就不夠企業招的,一些小的船企根本招不到人,只能托關系,讓學校的老師推薦點人過來,
但隨著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上半年風平浪靜,下半年風起云涌,房價直線上漲,船價直線下跌,這個是常規船的行情。但是最終的影響延遲了2-3年,因為2009年的訂單,會在2010—2012年才開始建造,2009年建造的船舶都是之前簽的高價船,所以,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船就難造了。海工船真正是到了2013年才開始下落的,也正是這一年,很多船企開始撐不下去了,不是重組就是倒閉,反正沒錢了,
人才需求也少了,很多船企一年都找不到幾個人。未來,比較難說,由于前幾年造船行情好的時候,船企增多,相互之間競爭激烈,船舶配套企業也多,各種惡性競爭太普遍了,價格越來越透明,越來越低,老外越來越精,現在船企的生意很難做了,做得好的幾個企業無外乎是跑個流量,維持一下企業正常運轉,但真的要敢看個5-10%左右利潤的企業,已經很少了,不虧已經是萬幸了。
2、船舶行業還有希望嗎?
船舶行業作為軍工發展重要的一部分,近年來新承接訂單與手持訂單數量均呈下行趨勢,2020年新承接訂單較上年下降0.48%為2893萬載重噸,手持訂單數量為7111萬載重噸,較上年下降12.92%,同時,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提升壓縮了利潤空間,2020年利潤總額為47.8億元,較上年下降17.3%。受此影響,行業內頭部企業的運營能力也逐年下降,
總體看來,行業景氣度的下降以及成本的不斷上升使得船舶行業發展面臨較大阻力。船舶工業行業訂單情況逐年走低軍工行業是國家安全的支柱,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制,目前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五個類別。其中船舶工業在確保國家的國防安全和推動我國交通運輸業、海洋開發業等重要國民經濟部門的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013-2020年我國造船承接的新船訂單與手持訂單整體呈下降趨勢。2019年,全國造船承接新船訂單29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04%,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1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5%。2020年,全國造船承接新船訂單289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0.48%,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711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2.9%。
造船成本上升限制行業發展船舶工業中的利潤有大部分來自于船舶制造,鋼材作為造船的主要原料,其價格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造船的成本,截至目前,鋼材價格指數最高值達到了133.59點,出現在2021年3月5日;最低值為92.39點,出現在2020年4月10日。根據鋼材的價格指數的走勢來看,近段時間來鋼材的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原因除了各類建設項目和企業提前復工復產釋放了鋼材需求外,還因為鋼材的制造原料鐵礦石的價格大幅上升,
行業利潤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2010-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整體呈下降趨勢,在2019年時利潤總額為57.8億元,較上年下降約48.53%,2020年利潤總額為47.8億元,較上年下降17.3%。其中,船舶工業企業主要由船舶制造企業、船舶配套企業、船舶修理企業、船舶改裝企業、船舶拆除企業與海工裝備制造企業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