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是一個南陽人,但從以上與洛陽的對比情況明顯感覺到,南陽與洛陽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綜合實力若要想超過洛陽,還需要相當長一段路來走,絕不是修地鐵就可以超越洛陽的,況且洛陽的地鐵1號線今年底大概率要投入正式使用了,南陽還遙遙無期。以前曾經去過洛陽,也在那里待過一段時間,說真的,感覺洛陽修地鐵是真的不太合適。
1、為什么南陽沒有地鐵?
并不是每一個大城市,都有地鐵今年7月份,國務院關于提高城市建設地鐵的門檻,GDP要超過3000億,城區人口要超過300萬,地方財政收入要超過300億,這三個指標,南陽沒有一個達標,所以,南陽注定與地鐵無緣。根據最近的地鐵建設條件,我國至少有50個城市達標了,但是為什么至今才37個城市開通地鐵?因為并不是條件達標了,就能開通地鐵,開通地鐵要與城市的規劃、定位、人口吸引力、財政支出、城市級別等因素密切相關,
簡而言之,我國三線城市里面,只有徐州和洛陽開通了地鐵,在城市規劃里面,洛陽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徐州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南陽,顯然低了和一個級別。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地鐵都是虧損運營的,所以,敢于開通地鐵的城市,必然需要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撐,而非省會城市,都非常吃力,即便是省會城市,如果財力不雄厚,也一樣會被叫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包頭和蘭州,我的觀點是:南陽在未來五年之內沒有開通地鐵的可能性目前,我國爭對地鐵不達標的三線城市,推出了一種比地鐵造價更便宜的軌道交通形式,就是云軌。云軌的造價只為地鐵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一條地鐵每公里的造價是6-12億元,而云軌的造價僅為2億元一公里。目前,我國已經規劃云軌或者已經開通的城市,包括,桂林、衡陽、柳州、銀川、安陽、九江等,
2、襄陽PK洛陽,誰將在三年后更勝一籌,你怎么看?
謝邀,這個問題本不想回答。因為我是河南人,但我對襄陽、安徽、山東、江蘇徐州一帶、陜西局部、山西局地的人及客家人,我感覺都像對本省人一樣親切,可能是語言、民俗習慣一脈相承的原因吧說不清道不明的親切。至于題主問的襄陽PK洛陽三年后誰更勝一籌,我認為誰勝一籌都行。襄陽和洛陽的PK我認為更像是省內兄弟城市的你追我趕,沒有任何感覺,
3、南陽適不適合修建地鐵?
感謝邀請,我認為南陽現在不適合修地鐵,不僅僅是達不到標準的問題,而是城市發展程度還不適合有地鐵這個燒錢的公共交通。首先來大概看一下南陽的城市規模,我用地圖粗略估算下主城區大概是140多平方公里,兩個最遠點的直線距離是16公里,而鄭州1號線的設計總公里是45公里,相差非常大,所以南陽相比之下城市規模較小,修建地鐵沒有這個必要。
再看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的面積,洛陽擁有1號2號線地鐵,但是新的項目也因為達不到標準而停止,我將洛陽的主城區面積算的比較小,但也有250多平方公里,并且洛陽市區常住人口達240萬,是南陽的兩倍多。因此南陽市區的人口數量也不適合修建地鐵,最后就是南陽的經濟實力有限,地鐵造價太高。南陽2018年GDP達3500多億元,2017年公共財政支出400多億,而地鐵的造價每公里過億元,根據每個城市的不同大概是每公里2-3億元,這還不算后期的運營費用等等,
4、洛陽修建地鐵的意義在哪里?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問:洛陽為什么不能修地鐵?是洛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達不到要求嗎?顯然不是。洛陽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非常強勁,國民生產總值一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的排頭兵,2018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4600多億元,穩居全省第二的位置,洛陽市的城市框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擴大了一倍還多,目前總面積已達803平方公里,實現了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稱發展,再造一個新洛陽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