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階層統治,削弱反叛的力量。“殷”到底在哪里,較為通用的理解是盤庚遷的殷是在安陽殷墟,而在1988年在安陽洹北花園村、韓王度、屈王度附近鉆探,發現了一座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遺址,并命名為“洹北商城”,盤庚遷殷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盤庚將國都從奄(山東曲阜)遷到殷(河南安陽)。
1、盤庚遷殷的殷位于哪里?
盤庚遷殷是否是將國都遷往安陽?是也不是。國都作為國家的一個中心,每次遷徙都不是一個簡單決定,都牽扯經濟和政治等多個方面的因素,而在商朝有記錄的遷都就有13次之多,其中從契到湯遷移了八次,自湯到紂遷移了五次,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商王朝的傳承模式沒有固定下來,無論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都沒有形成慣例,所以地位傳承很亂。
再加上商一直在黃河流域生活,水患也不斷迫使商都城的遷徙,而在盤庚遷殷后,商王朝都城穩定下來,并逐漸強盛起來。盤庚遷殷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盤庚將國都從奄(山東曲阜)遷到殷(河南安陽),根據《尚書盤庚篇》記載:“視民利用遷”。從表層面的原因可以看出來,為了幫助民眾趨吉避兇,所以遷都到殷,殷之地的土地比較肥沃,更適于民眾生活。
而實際上,除了民眾生存的原因外,上面也提到過還包括階層和穩定兩個因素,遷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階層統治,削弱反叛的力量。那么“殷”到底在哪里,較為通用的理解是盤庚遷的殷是在安陽殷墟,而在1988年在安陽洹北花園村、韓王度、屈王度附近鉆探,發現了一座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遺址,并命名為“洹北商城”,經考古論證,改遺址是中商二期開始建設,教符合盤庚、小乙、小辛三兄弟統治時期的時間。
2、你了解殷商文化嗎?你對河南安陽的歷史有多少了解,是從哪里得知的?
關于殷商文化的知識,書本上、網絡上有很多可查,這里不多贅述,作為安陽人,我可以補充些見聞。安陽市目前行政區劃隸屬河南,歷史上也屬河北,兩省現在界河是漳河(從古代漢語字面上看,河南河北的“河”應指黃河,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漳河發源于太行山,歷史上曾經水量很大,河運及兩岸經濟十分繁榮,舉些例子:河南岸漁洋村是古河運碼頭,一村民在村附近撿拾碎陶片碎瓷片碎瓦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個兩間房的博物館,其撿拾的文物經鑒定有些可追述到六千年前,
該村向南不遠處就是西高穴村曹操墓。沿該村北漳河向東十幾里河北岸是銅雀臺(鄴城遺址),對應的河南岸一廟里有一株兩千年左右的柏樹,據傳是曹操拴馬樁,位置是古鄴城南端,沿107國道穿過漳河入河北境內不遠處路西(京廣鐵路邊上)有蘭陵王墓,繼續向西南方向幾里遠有天子冢。漳河兩岸類似的大小古墓成千上萬,當然盜墓也十分猖獗,
在不太注重文物價值的時期,河兩岸的村民說,別人干農活成車往家拉糧食拉秸稈,我們得成車拉文物,扔了又可惜,不清理掉影響種地。因解決河道糾紛問題,不少河南岸的村莊屬河北管轄,我經常剛離開安陽市十幾分鐘沒到漳河,手機就提示“河北移動歡迎你”,一不小心就產生漫游費,前面說到的漁洋村向南二十里就是殷墟王陵宮殿遺址,在洹河北岸,對應的河南岸就是殷墟遺址,大家都知道是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