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香港人到深圳,不過是這幾年才有的事情,以往都是無視深圳,直接去廣州或者回自己的籍貫地的。如果是說經濟開發區,那么深圳最差,因為深圳沒有經濟開發區,一種觀點認為,深圳能成功,香港出了很大力氣,雖然不是主動的,可以這么香港是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深圳是香港認識內地的窗口,深圳成功了自然其他特區就完了對此觀點不敢茍同,香港認識內地的窗口一直是廣州,還真不是深圳。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之前,廣東已經是我國的經濟大省,GDP位居全國第五,只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廣東經濟發展更快了,自1989年廣東GDP首次位居全國第一以來,如今廣東已經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經濟能夠發展起來,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首先是政策優勢,廣東作為沿海省份,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
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廣東就有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個;全國第一批14個沿海開發城市廣東就有廣州和湛江兩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廣東也逐漸開辟了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自貿區、國家級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廣東都擁有,而且粵港澳大灣區也正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第二,廣東地理位置優越,
廣東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沿海省份,海岸線漫長,優良港灣眾多,而且毗鄰港澳地區,也比較接近臺灣,當初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毗鄰港澳,深圳經濟特區那么成功,也離不開香港的支持。第三,廣東勞動力充足,因為廣東經濟率先發展起來,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就吸引省內粵東西北地區的大量勞動力,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人口來廣東發展,當時百萬勞工下廣東曾經轟動一時。
2、經濟開發區為什么就廣東深圳發展的好?
如果是說經濟開發區,那么深圳最差,因為深圳沒有經濟開發區,而中國幾乎每個省、直轄巿,每個副省級地級巿都一窩蜂的建了開發區。有國家級的有省市級的,不勝枚舉,但是發展得好真的不多,現在流行國家級新區,新區必須由國務院批準成立,是綜合功能區,乃是國家戰略,開發區地方可以自行成立。新區一般比所在巿低半級或平級,比開發區級別高多了,
自從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90年代成立并成功以來,2000年以后相繼成立了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陜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雄安新區等19個新區。另外有些新區在申請國家批準中,現在沒有新區的大城巿都不敢大聲說話了。深圳也成立了前海新區,目前發展趨勢很好,現在還有特區這種行政區劃,但是似乎沒有新區吃香了,相比起來還不如國家級新區的政策優勢大。
3、珠海跟深圳,同樣是經濟特區,為什么珠海發展沒深圳快?
珠海跟深圳,同樣是經濟特區,為什么珠海發展沒深圳快?一種觀點認為,深圳能成功,香港出了很大力氣,雖然不是主動的,可以這么說,香港是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深圳是香港認識內地的窗口,深圳成功了自然其他特區就完了對此觀點不敢茍同,香港認識內地的窗口一直是廣州,還真不是深圳,香港人意識到內地富起來是在千禧年左右,發現內地尤其是廣州的親戚,已經不像以前逢年過節那樣,覺得他們帶回來的東西多么新潮多么罕見了,也發現內地親戚越來越有錢了。
而尋常香港人到深圳,不過是這幾年才有的事情,以往都是無視深圳,直接去廣州或者回自己的籍貫地的,應當看到,香港資本投資深圳,是看重地理位置近以及給深圳的各種政策優惠傾斜,還有香港本身的產業更新。但是誰也不知道深圳會發展成怎樣,能不能起來,一如深圳這幾年的高歌猛進,可是在早期誰敢保證深圳會有今天?至于說深圳成功了所以其他特區都完了,更沒什么邏輯性,也并不能證明深圳就一定會成功,如果這個成立,大灣區和設立的一堆新區,就是廢紙了。
試想一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教育醫療經濟一團糟,連方向選錯都可能很危險,誰敢保成功?連鄧老都說是試驗,不成功也沒關系,再試,而且當時絕大多數不看好,不然怎么會那么多省份拒絕不敢接?像珠海等其它特區城市,別說什么因為澳門博彩珠海不能博彩。香港強勢的金融和貿易,深圳不過是這幾年才開始著力而已,深圳早期不過制造業,制造業需要的是資本和設備,珠海怎么就不能發展制造業了?看看東莞早期以什么出名,難道當時不禁止?一個城市能起來,不是那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