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省會會成為全國第幾大城市。年代初從全國各地抽調的10多萬產業工人齊聚洛陽,在一片荒野之地上建成了洛陽拖拉機廠、洛陽礦山機器廠、洛陽軸承廠、洛陽柴油機廠、洛陽銅加工廠等洛陽赫赫有名的十大廠礦,從這一點來看,洛陽是沒有優勢的,洛陽取代鄭州成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1、如果洛陽是河南省會,洛陽會成為全國第幾大城市?
洛陽可是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是十八朝代古都,在歷史長河中一直是朝代古都首選,如果洛陽是河南省會,那意義就不一樣啦,就如陜西西安一樣會成為知名旅游城市,同樣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可以帶動旅游、商業等經濟的發展。但為什么沒有選擇洛陽為省會,而選擇了鄭州呢?應該是因為交通規劃的原因,保護歷史文化的完整做出的決定,畢竟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影響了幾代人的開拓革命,
洛陽是省會會成為全國第幾大城市!這個問題很難說,得看從方面來看。如果單從歷史文化來講,肯定在全國第一,如果工業發展來講,真的還達不到一線城市的標準,沒有核心競爭的本土實體業,很難和北上廣深比肩。如果商業來說,相對和沿海地區城市有些差距,是不是省會根本不能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洛陽有得天獨厚的文化條件,其實主要的還是政策導向,決定著洛陽的發展。
2、洛陽為什么沒能成為河南的省會?
當然,從名氣上看,洛陽、開封作為古都,享譽中外,這點一開始鄭州比不了,然而,我們國家設立省會的標準并非由一個城市的知名度來決定的,還會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交通、經濟、地理等因素。鄭州能成為省會,只能說是歷史的選擇,1952年9月19日,一份“同意河南省省會遷址”的復函,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下達河南省所屬的中南軍政委員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解放前夕的鄭州,面積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17.8萬人,流動人口3萬余人。當時開封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都大于鄭州,那為何選擇遷都鄭州?1899年,晚清名臣張之洞的一份奏折,“上諭贊許修筑盧漢鐵路計劃”成為鄭州崛起的一個支點。
1908年,盧漢、汴洛兩大鐵路完工并交會于鄭,鄭州始為中國鐵路之“心臟”,由此勃興,選擇遷都鄭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鄭州的地理位置,去哪兒都方便得很。一是鄭州位于河南中部,正好處于豫北、豫南、豫東、豫西四大板塊的中心,二是鄭州交通便利,位于京漢、隴海鐵路的交會處,對外溝通便捷,對內鄭州通往豫北、豫南、豫東、豫西的交通也非常便利。
3、洛陽曾經是13朝古都,為什么現在淪落成為一個地級市?
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做為世界四大古都之首、中國十大古都之首的西安不也“不當大哥很多年了?”現在除了北京哪個地方還敢稱為“帝都”呢?其實自從宋代開始,洛陽就已經寂寞了,那個時候紅火的是古都“開封”,一直到建國以前,開封都是河南省的老大,直到50年代初才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了“鄭縣”。人不能永遠活在1000年前,一定要認清楚現實,
這一點開封人表現點就非常好,雖然省會的位置讓給了鄭州,但是人家開封無怨無悔,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工作。一心打造河南省的“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開封人務實的態度,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為洛陽地處豫西,當年心里很清楚各方面都不如鄭州。值得一提的是:洛陽曾經的GDP占了河南省的高達60%,洛陽一直想擺脫重工業的影子,發展輕工業。
4、作為河南的第二大城市,洛陽為何始終沒機會成為省會?
作不作為省會其實并不重要,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省會的選擇是有很多因素所決定的,重要的是洛陽要搞好自身的發展。洛陽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曾經創造過無與倫比的輝煌燦爛,但在近當代以來,由于多種原因,洛陽的地位不再像古代那么重要,這是歷史的選擇,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作為洛陽人根本不必為此怨天憂人,而是要順其自然,重新定位,立足優勢,揚長避短,一心一意謀發展,凝心聚力干實事,努力創造洛陽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