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余如韋莊、薛昭蘊(yùn)、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jì)、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南唐派:主要指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馮延巳花間派和南唐派的代表作,溫庭鈞的《菩薩蠻》有何深刻的寓意嗎,該調(diào)為雙調(diào)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zhuǎn),以繁音促節(jié)表現(xiàn)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mèng)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yuǎn),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mèng)”,補(bǔ)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bǔ)充;而夢(mèng)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duì)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花間派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后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余如韋莊、薛昭蘊(yùn)、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jì)、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南唐派:主要指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馮延巳
“菩薩蠻”為詞牌名,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其由來是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該調(diào)為雙調(diào)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zhuǎn),以繁音促節(jié)表現(xiàn)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菩薩蠻”是來自南疆的曲調(diào),曲名見于《教坊記》。《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duì)名。”楊憲益《零墨新箋》認(rèn)為,《菩薩蠻》是古代緬甸的樂曲,唐開元、天寶時(shí)由云南傳入中原。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菩薩蠻詞牌,《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菩薩蠻曲牌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