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貼三伏貼還是有用的,當然貼三伏貼您也要注意以下幾點。“實際上,三伏貼也有嚴格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對待三伏貼要理性針對目前幾乎流水線作業般的三伏貼,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都是患者來了就貼,問診也沒那么認真,效果肯定受影響,三伏貼管不管用,首先你要先去了解三伏貼。
1、三伏貼的效果怎么樣?
對于三伏貼,老百姓還存在不少困惑。困惑一:藥膏藥量不統一,記者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看到,該院所用的藥膏是直接從容器里挖出來的,而北京中醫院、北京東直門醫院等醫院,使用的是統一的成品藥貼。對此,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醫政處處長趙建宏表示,雖然之前相關部門出臺了《冬病夏治三伏貼技術操作規程》,限定三伏貼的規范操作,但實施僅局限于社區醫療機構,對于其他醫院,沒有約束力,
困惑二:貼的位置不同。有讀者反映,即便同為呼吸系統疾病,有些醫院將藥貼全都貼在后背上,有些則分別貼在前胸和后背上,對此,北京中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周繼樸表示,這可能與醫院的制劑、疾病種類、貼法的傳統有關。有少數醫院用的是自己的制劑,也有些醫院有自己傳承下來的貼法,困惑三:自己貼能否保證效果?記者調查發現,因為患者時間無法保證,有些醫院建議患者自己回家貼。
但患者又擔心穴位不準,影響效果,周繼樸表示,總體上講,這些穴位相對好找,但建議第一次還是到醫院貼,隨后的兩次可以按照此前留下的貼印在家貼。還有人不信任年輕大夫的“手藝”,這也是沒必要的,困惑四:是否人人都能貼?在采訪中,不少患者告訴記者,自己沒什么病,只是跟風來貼。“實際上,三伏貼也有嚴格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周繼樸說,三伏貼主要是針對夏天較輕冬天較重的虛寒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復感冒、風濕性關節炎、脾胃病等較有效,這些患者平時喜暖畏寒、不敢吃涼的。如果是實火、濕熱、陰虛火旺等患者,則效果不大,甚至還可能有副作用,專家:對待三伏貼要理性針對目前幾乎流水線作業般的三伏貼,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都是患者來了就貼,問診也沒那么認真,效果肯定受影響。
周繼樸表示,從全國來看,因患者人數的增加,確實存在問診不夠充分的問題,辨證施治對三伏貼的效果有較大影響,對適應癥強的患者效果好,適應癥差的患者效果相對不理想。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原所長孟慶云提出,從學術角度來講,三伏貼是中醫醫療的特色之一,但是應該注意到現在有擴大適應癥的傾向,甚至被傳說成包治百病,這完全超越了三伏貼本身的治療功能。
2、夏季三伏貼即將開始,敷貼有三次、四次、五次、七次,你怎么看?
三伏貼是一個冬病夏治、增強機體抵抗力的治療方法,一般是主張一年至少要貼三次,就是三伏天的時候,頭伏、中伏、末伏期間各貼一次,就是貼三次。有些特殊情況,如果體質特別虛的話,可以建議多貼一次,叫做加強貼,而且如果達到很好的效果的話,建議連續貼三年,第一年貼了三次,第二年、第三年,再連續貼三次,這樣達到一個持續的效果。
3、三伏貼究竟有沒有實際作用?為什么?
三伏貼管不管用,首先你要先去了解三伏貼,三伏貼也就是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貼,每年三伏天的第一天將藥物敷貼到人體特定的穴位,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適應癥與功用:三伏貼主要用于調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復發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再接著去了解為什么在三伏天貼?每年三伏天是全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時段,也是人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藥制成外用膏劑,選擇特定的穴位進行貼敷,可扶助人體陽氣,驅散體內陰寒,達到治療、調養和預防春、秋、冬三季容易發作或與氣候變化,寒冷因素相關的疾病。
所以說貼三伏貼還是有用的,當然貼三伏貼您也要注意以下幾點:1、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瘙癢均為正常反應,2、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刺癢、灼熱、疼痛的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清除局部殘余藥物,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3、貼敷期間忌酒,禁食生冷、辛辣、海鮮、羊肉、牛肉、鴨、鵝、花生等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