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為什么教育仍是深圳的“短板”呢?!鄙钲诩议L中的絕大部分,其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實際上是在深圳以外的地區完成,所以深圳前三十年感受不到教育資源是如此緊張和稀缺,深圳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38萬,深圳中學、深圳實驗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等許多中學,已經成為國內赫赫有名的學校。
城鄉之間,名牌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教育不均衡,都與經濟利益有關系。城市繁花,鄉村偏僻,名牌學校收益高,普通學校收益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資質,高學歷的教師都被城市,名牌的好學校高薪聘請,而鄉村,普通學校收入低,是很難留住人才的根本原因,才導致到教育的不均衡。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問題是最為關鍵,解決同級別老師的待遇問題,堵絕限制挖秀生,尖子生的歪風邪氣風氣,才是解決教育不均衡的根本問題,
2、深圳的經濟發達眾所周知,那么深圳的教育怎么樣呢?
深圳作為最年輕的城市,經濟特區深圳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占領國內經濟高點,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受矚目的城市之一。然而,也正因為年輕,深圳在許多方面還存在“短板”,尤其是,深圳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水平,與其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很不相稱,客觀地說,深圳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建設已經取得非凡成績。深圳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38萬,深圳中學、深圳實驗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等許多中學,已經成為國內赫赫有名的學校,
當為什么教育仍是深圳的“短板”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深圳人口眾多,相較之下,優質學位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居民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深圳的私立學校很多,民辦幼兒園居然達到了96%,辦學質量參差不齊。而那些辦學質量好的私立學校,學費頗高,一般家庭難以承受,2018年,深圳幼兒園在園兒童達53萬,突然超過北京、上海、廣州,位居全國第一。
深圳一位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在朋友圈發了一段小孩的話:“我爸爸暑假拼命給我報班,我不停地上啊上,我以為暑假已經過了很久很久,后來才發現才過了三天,”深圳家長中的絕大部分,其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實際上是在深圳以外的地區完成,所以深圳前三十年感受不到教育資源是如此緊張和稀缺。但是當這些移民在深圳成家立業,深圳人口超過2000萬時,他們的小孩上學時,才發現深圳的中考比高考還難,
19年深圳中考人數8.5萬,深圳公立高中的錄取率44%,再創新低,遠低于北上廣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只有一半的深圳孩子只能選擇民辦高中、職業學校和國際學校,與深圳中考錄取率同時刷屏的還有,在深圳的哈工大錄取分數線一舉超過中山大學,在廣東140多少高校中排名第一。其二,高等教育未達到一流水平,偌大的深圳,至今沒有一所“雙一流”高校,甚至連“211大學”都沒有,更不用說“985高校”這個代表國內高校最高水平的硬指標。
并且,目前深圳的高校數量也不算多,比起廣州36所本科院校,47所大專院校,深圳目前僅有13所大學,大學生數量不過10萬,與國內教育發達的城市相比差距很明顯,深圳的大學多數是新成立的大學,即使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等學校,也都是初來乍到,根基尚淺,影響力有待提升。因此,深圳今天的教育,還遠遠沒有達到作為一線城市應有的層次,也因此缺少了一流教育所帶來的人才活力,
3、為了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狀況,把北京985院校分流到哪里合適?
眾所周知,中國高校一旦冠上985、211,那就意味著資源滾滾而來。因為歷史原因,北京的高校資源極其豐富,985院校林立,而地方卻缺少985院校,造成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近年來,新提出的“雙一流”推進比較緩慢,原因就是用學科代替院校并不合理,也不容易和原來的建校風格接軌,比較切實可行的出路就是按照布局均衡的思路,對985院校進行分流,讓他們落戶地方,推動各地方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