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廣州前往西非尼日利亞,走馬六甲海峽需要18308km;如果該走巽他海峽的話,航程就可以縮短到17500km,節約800km。同時,嶄新的武器裝備怎么走,直接給開著跑,從上面的對比距離圖就可以看出,前往中東、南亞、歐洲、北非還是要走馬六甲海峽更好;前往東非,兩個海峽都差不多;前往南非或者西非那就要走巽他海峽了。
1、俄羅斯里海艦隊怎么出海?
里海雖然名字叫“海”,不過在地理屬性上它卻是一個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有五個國家的領土是跟里海接壤的,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以及阿塞拜疆,這五個國家也被稱為“里海五國”,他們都在里海駐扎有海軍(或者叫“湖軍”更加合適吧),畢竟在里海沿岸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誰都想在這里分一杯羹的,而俄羅斯駐扎在里海的,就是其“五大艦隊”之一的里海艦隊了,雖然里海艦隊是俄羅斯艦隊中實力墊底的,不過在里海五國的海軍中確是實力最強大的!那么,作為常年駐扎在里海的艦隊(自從1722年彼得大帝組建里海艦隊以來,300年的時間里基本上就沒正經的打過一場仗),有沒有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呢?還真的有,只要能達到亞速海就行,因為亞速海通過刻赤海峽與黑海相連,黑海又通過土耳其海峽(也叫黑海海峽)跟地中海相連,地中海則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所以,只要里海的艦隊能達到亞速海,那么經過黑海、地中海之后最終就能達到四大洋!大概路線如下圖所示:那么如何達到亞速海呢?畢竟里海和亞速海之間就是一塊陸地,沒有任何的海峽,不過沒海峽夜不要緊,有河流就行了,用河流聯通里海與亞速海,一樣也能達到目的,而俄羅斯境內剛好有兩條這樣的河流,分別是流入里海的伏爾加河以及流入亞速海的頓河,所以,只要把伏爾加河與頓河聯通,組成一條運河,那么也就意味著溝通了里海和亞速海了,所以,在1948年的時候,前蘇聯還真的這樣做了,花了四年的時間溝通了伏爾加河與頓河,弄出來了一條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只要噸位不是特別大的船,都能通過這條運河自用進出里海和亞速海,剛好俄羅斯里海艦隊的艦艇噸位都不是很大,只要愿意,通過此運河進入四大洋完全沒問題!航線大概如下圖紅線所示:因此,俄羅斯的厲害艦隊想要出海還是可以的,只要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達到亞速海就行了,然后就是黑海、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到了大西洋之后,就是天高任鳥飛了,不過,里海艦隊沒事跑出來干啥?說白了其實厲害艦隊就是一支“湖軍”好吧,畢竟里海在地理屬性上就是個咸水湖!。
2、有人說,一些到亞太的船大多走馬六甲海峽,很少有走巽他海峽的,這是為什么?
歸根結底還是航運密度、航運距離和成本的問題,經過馬六甲海峽或者巽他海峽前往東北亞地區的貨運船只,基本上以歐洲、中東和非洲為主,美洲地區或者大洋洲地區的貨船基本上不走這里。而且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這些貨船中,歐洲和中東占據七成,非洲三成,以廣州到科威特航線為例,如果走馬六甲海峽,大體航路距離只有10307km(下圖);如果走巽他海峽的話,航程就變成了11191km,前后兩者之間多了800km,不要小看這800km,大多數遠洋貨輪航速不過14節左右,也就是25km/h,800km要多跑32個小時,成本當然高了。
如果廣州到非洲坦桑尼亞,走馬六甲海峽的話,距離大約要10449km;如果此時該走巽他海峽,航程為10661km,兩者相差很少,也就是說東非地區前往亞太的航運,走馬六甲海峽或者巽他海峽都差不多。如果廣州前往西非尼日利亞,走馬六甲海峽需要18308km;如果該走巽他海峽的話,航程就可以縮短到17500km,節約800km,
所以,從上面的對比距離圖就可以看出,前往中東、南亞、歐洲、北非還是要走馬六甲海峽更好;前往東非,兩個海峽都差不多;前往南非或者西非那就要走巽他海峽了。畢竟中東、歐洲要比西非、南非發達,貨運量更大,因此就會出現走馬六甲海峽的貨船要多于走巽他海峽的,OK,關于問題就回答到這里吧,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