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的墳墓沒有被樹木覆蓋,但游客們總是會去掃墓,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懷念,在鄭國渠這兩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石匠在引水工程中喪生,死后都葬在這里,逐漸形成了石匠墓,爬上階梯崖就是石匠的墳墓,山里的石頭倔得像鐵,用木炭和醋淬,民夫穿著蓑衣,挖著,一桶石渣,一桶錢,宋以后,引水渠頭入山,工程十分辛苦。
爬上階梯崖就是石匠的墳墓。宋以后,引水渠頭入山,工程十分辛苦。山里的石頭倔得像鐵,用木炭和醋淬,民夫穿著蓑衣,挖著,一桶石渣,一桶錢。在鄭國渠這兩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石匠在引水工程中喪生,死后都葬在這里,逐漸形成了石匠墓。泥瓦匠的墳墓沒有被樹木覆蓋,但游客們總是會去掃墓,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懷念。
2、 張家山自然 風景區的鄭國渠大壩遺址鄭國渠大壩遺址大壩西起涇河西岸禮泉縣界,東至王翹街,全長2650米,涇河東岸現有長度1800米。大壩北面是一個低洼水庫,庫容約1500萬立方米,鄭國渠是秦元年(公元前246年)在關中開始的一項大型灌溉工程。這本來就是韓國疲憊秦朝的一個計劃,無法讓秦朝集中精力搞建設,秦花了十幾年時間,經歷了曲折的政治斗爭,終于完成了。鄭國渠現有的壩庫是中國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擋水蓄水工程,鄭國渠是第一個從涇河引水的灌溉工程。其工程浩大,設計合理,技術先進,效益顯著,在世界水利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