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曹操“割須棄袍”的故事割須棄袍的故事,割須棄袍的故事:曹操的軍隊和馬超的軍隊在潼關首次交鋒,馬超勇戰三將,大敗曹軍,曹操連忙奔逃;馬超率兵追趕,高喊捉拿紅袍長須的曹操;曹操為了隱藏自己,于是割須棄袍,用旗角裹脖、袍袖遮面,慌忙逃命;就在危急之時,曹洪及時趕到,保住了曹操的性命。
1、曹操殺了馬騰,黃奎之后,以為西涼無憂,便聽從謀士陳群的意見再次討伐東吳。東吳派魯肅向荊州的劉備求助,于是諸葛亮修書給馬騰之子馬超,曉以大義。2、馬超便與馬騰結義兄弟韓遂商議興兵報殺父之仇。于是帶領手下侯選、程銀等八名武將,二十萬士兵殺奔長安來。3、曹操派曹洪、徐晃把守潼關,期限十日,結果曹洪性急,到第九日失去了潼關,曹操親自帶兵與馬超韓遂對峙,結果馬超英勇,殺得曹操割須棄袍。4、曹操敗退后堅守不出,馬超則不斷有羌族士兵加入,曹操反而高興。曹操與謀士商議派兵偷渡渭水,繞道馬超之后,截斷其歸路,韓遂獻計說等曹操士兵渡到河中間的時候可以攻打。5、結果曹操慘敗,折了許多士兵,自己也受困,幸好有許褚保護,才安全渡河。曹操猜測第二天馬超還會來,就挖了一些陷阱,馬超中計,韓遂被困,幸虧有龐德救出。最后損失了兩名武將,一些士兵
割須棄袍的故事:曹操的軍隊和馬超的軍隊在潼關首次交鋒,馬超勇戰三將,大敗曹軍,曹操連忙奔逃;馬超率兵追趕,高喊捉拿紅袍長須的曹操;曹操為了隱藏自己,于是割須棄袍,用旗角裹脖、袍袖遮面,慌忙逃命;就在危急之時,曹洪及時趕到,保住了曹操的性命。割須棄袍的意思“割須棄袍”一詞用來形容因為戰敗落荒而逃、落魄狼狽的樣子。意思相近的成語有丟盔棄甲、棄車保帥。割須棄袍的出處割須棄袍出自明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在第五十八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3、三國時期是誰在哪場戰斗中打得曹操割須棄袍?樓主你好,我是一個非常熱愛三國的人,我來替你回答。曹操“割須棄袍”是指:當時曹操手下文將鐘繇丟了長安之后退守潼關,上書給曹操,然后曹操派曹洪、徐晃兩個人去幫助鐘繇守潼關,曹操讓他二人在10天之內守好就可以了,曹洪生性魯莽(和張飛差不多,性子急),徐晃很冷靜,但是在第9天的時候被馬超,馬岱西涼兵用計謀打敗,于是逃回去向曹操復命,曹操大怒,于是親自帶領部隊去奪回潼關,去了之后看見馬超,勇猛無敵,馬超還說曹操殺了他全家,今天要在此地方活捉曹操,吃曹操的肉,于是馬超殺像曹操,曹操派于禁、張郃、李通出去抵擋,紛紛戰敗,此時西涼兵殺來,曹操大敗,曹操身穿紅袍,長胡須,逃跑時,西涼兵大喊,穿紅袍的是曹操,于是曹操脫掉紅袍,西涼兵又大叫,長胡須的是曹操,于是曹操又割掉胡須,就樣樣逃跑了....哈哈,后有詩人說: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這就是曹操“割須棄袍”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