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雞出殼后的七、八天,要給小雞進行二系苗滴鼻滴眼預防雞瘟。三、小雞到了二月齡后,用大雞一系苗進行預防雞瘟,同時,可以接種雞霍亂和馬立克疫苗,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后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里加入慶大霉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1、幼崽小雞平時需要防疫嗎?喂什么藥預防控制生病?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雞苗養殖技術基本要點: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后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里加入慶大霉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后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通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布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后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后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后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濕或干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料布上,以后逐漸改為食槽飼喂;第5天可在喂料中添加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并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濕意度:育雛初期,濕度應大一些,有利于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濕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后為50—60%;因高溫高濕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采食和飲水,每天采用22—23小時光照,以后每周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通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采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內外空氣得以交換,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八、注意防病:“防重于治”是農家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
2、一斤左右的小雞生病用什么藥好?
你一定要先把那只病雞隔離,再觀察治療小雞有可能是細菌性腹瀉,黃綠色稀糞便,污沾肛門周圍的絨毛,你可copy以給它服用土霉素或青霉素,這個病小雞的死亡率比較高,;連續用百藥不能超過7天.小雞也有可能是盲腸球蟲病,棕色或黑褐度色稀糞,后期會帶有黑血,這個病死亡很快,選磺胺氯吡嗪鈉(安然球速殺),如果效果不明顯,立刻換用安然球克和安然腸毒問消連用三天,每天集中一次飲用,病情緩解效果明顯。
3、養雞都要用什么藥防止雞生病?
雞病的種類很多,就目前來說,人們知道的都是幾十種,但是,威脅著養雞業的大病和常見病依然是雞溫,霍亂,馬立克式,雞白痢,小雞雞痘,寄生蟲病等,面對諸多雞病,養雞人必須要提高警惕,對各種雞病進行預防。因為,有的雞病一但被傳染后就無法治療,比如:雞瘟,一但被傳染后,死亡率將會在百分之九十九,雞感染霍亂后,一夜之間就會全群死亡只因有許多雞病很烈很猛,因此,養殖場的人必須嚴防嚴治,那么,如何防治呢?一、小雞出殼后的七、八天,要給小雞進行二系苗滴鼻滴眼預防雞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