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人公認的市中心就是解放環路以內。雖然在2000年12月無錫市區劃進行了調整,重慶的最高領導(市委市政府)從解放伊始,也常年在渝中半島扎根辦公,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公安局、檢察院等政府機構,均聚集在渝中半島,故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區位、交通、經濟、政治或文化等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在1997年即重慶直轄前,渝中區是重慶市的市中區,解放碑就是當年的市中心。
1、無錫市市中心在哪里?
我是無錫鄉下人,從小在無錫北門外東北塘鄉長大。記得以前外埠郵寄來無錫的信件都會寫上“無錫北門外XXX鄉”“無錫南門外XXX鄉”“無錫東門外XXX鄉”“無錫西門外XXX鄉”的某某大隊某某生產隊某某某收,據此推斷,舊時無錫人是以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為界,進入城門即進入無錫城區,現在老無錫常說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在解放以前都是有具體的名字的。
東門曾名熙春門、靖海門;南門曾名朝京門、陽春門、望湖門,為出入南鄉陸路的唯一通道;西城門曾名梁溪門、試泉門,是出入西門之唯一陸路要道;北城門曾名蓮蓉門、控江門,是城區連接北鄉的陸路要道,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無錫的城墻連同城門被全部扒掉,沿著城墻地基修筑了一圈解放環路,環路內就是無錫老城的范圍,總面積僅2.58平方公里,雖然只是一塊彈丸之地,卻集中了1.2萬多家商業主體。
所以,無錫人公認的市中心就是解放環路以內,按照“城門邏輯”,就地理概念而言,通往這四座城門的兩條路——人民路和中山路的交界處,也就是三陽廣場或崇安寺即為無錫城市的最中心。七十年過去了,無錫攤大餅地四面擴張,無錫市中心卻始終沒有變,雖然在2000年12月無錫市區劃進行了調整:撤銷錫山市,設立錫山區和惠山區;撤銷郊區和馬山區,將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錫山市的部分鎮并入了新設立的濱湖區。
但城市中心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因為原先的無錫市郊區和錫山市本來就類似于雞蛋的蛋白和蛋殼,包裹在無錫市這塊彈丸之地(蛋黃)。“蛋黃”依然在雞蛋的中心位置,隨著無錫城市的發展,城市中心正在逐漸擴大。無錫市目前有5個區,分別是梁溪區、濱湖區、惠山區、錫山區和新吳區,但是公認的市中心區域就非梁溪區莫屬,這幾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財力開發建設的太湖新城、錫東新城和惠山新城,但這些新城充其量也只能是未來的城市副中心。
2、重慶市的市中心在哪里?
感謝邀請,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是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4.32萬人。近年來,重慶發展迅速,經濟實力強勁,人文環境優美,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人士也越來越關注重慶,有一些人甚至打算定居重慶,通常,一個城市都有一個中心,無論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中心都是聚集度最高的。
重慶市的市中心在哪里?近年來,重慶發展迅速,城市建設越來越大,由于地勢起伏,市中心的界定范圍已經不能今非昔比,重慶市的市中心是哪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來分別回答,應該會更為準確。【第一時間段】1997年重慶直轄以前,渝中區是重慶市的市中區,解放碑又是市中區的中心,1997年以前,重慶市不論是是區位、經濟、政治或者文化等中心,一定是渝中區。
渝中半島,歷來就是重慶的中心,1,市委市政府等政府機構聚集在渝中半島,渝中區就是政治中心。重慶的最高領導(市委市政府)從解放伊始,也常年在渝中半島扎根辦公,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公安局、檢察院等政府機構,均聚集在渝中半島,在當年,渝中區不可動搖的政治地位,是絕對的。2,渝中區的交通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其他區無以倫比,
重慶市朝天門碼頭、重慶火車站、重慶汽車站、索道、輪渡等均聚集在渝中區半島。當年的主力公交是電車,更是以渝中半島為中心向外發射,比如解放碑起點站的401、402、405等,兩路口起點的403等電車,九十年代以前,重慶主城人口較少,交通也不發達,過江大橋少,公共交通以電車為主,如今的南岸的彈子石和江北嘴片區“進城”,沒有電車,則主要依靠索道和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