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后,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有關信任的小故事,1、商鞅的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關于書信的故事有什么比較短,黃耳傳書: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只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
1、商鞅的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2、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黃耳傳書: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只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一直沒通家信,懷疑有不測,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里,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后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后,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