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溫州話是?越人言語,這個可能不是全部。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說溫州話,是連日本鬼子都聽不懂、比鬼子還鬼的的話,因此排名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之首,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實至名歸,溫州話,鬼子破譯不了的語言溫州話,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第一。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說溫州話難,究竟難在什么地方?
溫州話是古語的一種,比如我稱吾,他為伊,筷子為箸,有人說溫州話是?越人言語,這個可能不是全部。甌越人在西漢時為避免閩越人進攻數萬內遷江淮,至此數幾百年浙南空無人煙,可能山區有零星分布,后來遷至溫州多為北方移民,先至福建后至溫州,當然早來與后來明清遷來閩南人又不同。所以語音與現在福建閩南語又不同,人種上溫州人又與福建人外貌上有差異,
3、為什么感覺溫州話那么獨特?
溫州話方言獨特的成因淺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武漢求學的時候,有個武漢本地的方姓同學,很好的朋友,他的父親是溫州人。最早關于溫州、溫州人和溫州話的有關信息是聽這個同學講的,因為對語言現象比較喜歡,所以也零零星星積攢了一些趣點。現就問題本身試作淺析,并將有些趣點進行分享,01溫州獨特的地理環境,是溫州話方言獨特的根本原因。
如下圖所示:溫州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轄三區二市六縣,全市國土面積11787km2,總人口達760萬.溫州地形復雜,其中山地面積達78.2%,平原、江河、島嶼面積僅占21.8%,溫州在地理上,既有山川、平原,又有海島、湖泊,南部與福建接壤(閔人很多,閩浙風俗融合),就像是一個“甌”,三面是山一面向大海,當中是平原,好像一個盛滿了溫州人民世世代代美好希冀的“飯碗”。
從溫州的地形地貌不難看出,它基本處于被山海隔開的相對封閉狀態,自古以來,由于地理屏障天然阻隔,從而形成了區域內溝通交流順暢,而與外界語言發展不相同步,以至于兩者表情達意慢慢差異增大,從而形成了比較獨特的語言孤島現象。02地理與方言,行政與官話,相互交織、互相影響,構建了語言DNA雙螺旋結構體系(一)一方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古語講,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同一區域人們用當地自己的語言發音體系交流,同一個字在不同區域內發音大相徑庭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時很多不同意的字,卻發同一個音,在此,舉幾個例子:001包括武漢以南的湖南,都是n、l互換的,普通話的”男男女女”,”藍藍的”,武漢話念出來就是lanlanlvlv和nannande。
002普通話中的六、路、樓、肉、綠,武漢話統一念lou,003山東方言也很多,比如棗莊這個地方,一些字兒的發聲跟普通話還是有差異的。典型的如”水”,棗莊話會念成”fei”(上聲),另外還有就是卷舌音和非卷舌音區分不大清楚,容易搞混等等。為什么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據說人群聲帶的發音跟風土、水質、地理、飲食、民俗甚至所從事的職業氛圍息息相關,
這些可以從天津話為嘛那么哏中作以類比,略見一斑。004一個極端的例子,天津,北斜村,這里恰在等語線上,村子北由南運河引來的小河隔開,河東半操天津話,即陰平讀低平調,而河西低平調突然消失變成靜海話,005天津話是如何形成的?關于天津話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一,天津話是土著方言,是由靜海話在聲調發生演變之后逐步形成的;其二,民間傳說天津第一批居民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村,而根據有關資料,也確實發現天津許多早期人物籍貫為山西;其三,天津人是“燕王掃北”時從安徽遷移來的,因此天津話源于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