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以前很多人回答過的,以前廣西廣東合并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漢朝時叫廣信府,后來宋朝改叫廣南府,廣東廣西大名字叫廣南,政府駐地在現在的廣西梧州市,而在東邊的廣東被叫廣南東路,在西邊的地區被叫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和廣西,這個最早的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廣東廣西人也稱為廣府人,而廣字,據考察,乃是皇帝所賜,意思就是,梧州在三江合攏之地,平原遼闊,意為廣,廣字就這樣沿用下來了。
事實上,真正最早的粵語也是從梧州過來的,廣西叫白話,廣東人叫粵語,都是一種語言的不同稱呼,有關廣東廣西的劃分,后來又有了些新說法,比如有人認為,是以廣東廣西邊界的十萬大山為界,東邊叫廣東,西邊叫廣西,而十萬在壯族中,是一個口譯音,意思是高大,可以頂到天,十萬不是數字,而是一個口譯音,而當時的廣西包括現在的湛江和海南島,最后一種說法,就是當時宋朝,湖南省不叫湖南,叫湖廣,現在很多粵北人民還用湖廣稱呼現在的湖南,而湖廣東面就是廣東地區,后來外省中原人過來時稱我們是廣東,湖廣東邊,西邊的叫湖廣西邊,簡稱廣西,這些都是不無道理。
2、廣西廣東這個廣指什么地方,分出了東西呢?
廣東和廣西的廣指的是廣信縣,廣東、廣西之名始于宋代,以廣信縣為分界線。廣信以東,謂之廣東;廣信以西,謂之廣西,宋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簡略而成廣東、廣西。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擴展資料廣信建縣于漢武帝元鼎六年,時剛平南粵,取“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將交趾刺史部移治蒼梧郡廣信縣,統轄嶺南的蒼梧等9郡,廣信成為“嶺南要地”,為嶺南首府,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把南海、蒼梧、郁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3、廣東和廣西的白話有什么不同?
我是廣西人我在廣東十幾年接觸的廣東人幾乎那個地方的都有,先說我們廣西廣西部分地區是說白話但是是本地白話就說我們(靈山)縣城和部分地方就是說白話但是確實和正宗粵語有點點不一樣但是還好彼此幾乎都聽得懂有的字眼讀法差了點而已,再說廣東吧其實廣東也很多方言我認識的廣東同事有河源云浮湛江茂名梅州惠州陽春廉江甚至中山廣東方言也多陽春一部分說廣東話一部分說客家廣東話也是地方口音很重云浮的還好點肇慶的一部分說白話一部分說方言河源惠州梅州韶關更不用說了客家話我在中山十幾年沙溪這里的本地話難聽得懂中山也有部分說白話的好像但是我聽到都是本地話,如果說說廣東話最正宗的估計只有廣州了,其他地方口音大,最后總結下兩廣會說白話的很多,但是家鄉話不一定是白話,就這樣。
4、廣東,廣西兩省以什么為界劃分的?
在名稱上,我國的省區有這么幾對方位對稱的兄弟:河北與河南、湖北與湖南、山西與山東、廣西與廣東,這幾對CP中,你會發現廣東與廣西十分特殊:其他幾組地名,是以山、河、湖等自然地理事物為參照,這個“廣”顯然不屬此類。現實中我們熟悉的名山大川,沒有叫“廣河”或“廣山”的,廣西與廣東在中國的位置那么,廣東與廣西之中的“廣”,是怎么來的呢?它,是如何將“兩廣”分開的?廣東和廣西在哪里分界?廣信中原文化未大規模進入之前,先秦文獻將我國東南沿海區域或族群稱為“百越”,今天的南嶺以南,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地區,泛稱為“南越”——越,也通粵語的“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