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的理想生活狀態,要從“宜居”說起。對于宜昌人而言,目前的生活狀態用四個字來形容,差強人意,可能像題主這樣的城市旅游者或者城市過客,“宜居”是一個概念化的詞;但對于宜昌本地人或者將要在宜昌生活的人而言,“宜居”就與實際生活,衣食住行掛鉤了。
1、對宜昌人來說,什么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
謝邀。就像題主感受的那樣,宜昌的確是一座幸福指數非常高的城市,先說一組數據,在2017年湖北省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宜昌位列第一;2017年全國小康城市名單中,湖北有6個城市榜上有名,宜昌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宜昌雖不是省會城市,但是有山有水有人文底蘊,有生活氣息且安逸舒適,所以,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宜昌就是一個“宜居”的城市。
因此,宜昌人的理想生活狀態,要從“宜居”說起,可能像題主這樣的城市旅游者或者城市過客,“宜居”是一個概念化的詞;但對于宜昌本地人或者將要在宜昌生活的人而言,“宜居”就與實際生活,衣食住行掛鉤了。首先,從大環境來看,城市的發展得越好,潛力越大,宜居價值,宜昌,是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型城市,包括長江航線、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都很發達;一般來說,旅游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宜居性都不會太差,宜昌,不僅發展以長江三峽、屈原故里為代表的人文風光,還通過三峽大壩、葛洲壩等水電設施來發展地方經濟。
所以,在整個湖北省,發展最好的城市,武漢排第一,宜昌應該是第二,其次,城市的宜居,歸根到底還是在居住,最終落腳點還是體現在生活居住體驗感上。那么,對于宜昌人而言,目前的生活狀態用四個字來形容,差強人意,原因在于,城市的發展與居住格局不匹配。宜昌的整體居住格局還停留經濟適用房時代,無論是戶型面積、物業治安、社區配套都是最基礎的標準,而小區建筑品質、物業服務、園林景觀基本無從談起,
通俗點說,宜昌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人居消費能力呈上升趨勢,居住需求提檔升級,而居住格局還是原來的水平量級。這一點,從每天夷陵廣場上跳廣場舞的陣仗,就能感受得到,夷陵區現在已經被定位為新城市中心,而夷陵廣場,則是這個心城市中心區名氣最大的“夜場”。每天黃昏時分,散步遛彎的小孩、跳廣場舞的大叔大媽、擺攤賣貨的小販,都是成群結隊的出現在這夷陵廣場,
原因很簡單,場地足夠大、環境足夠好。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能發現,夷陵廣場的廣場舞龐大的隊伍,說明大家對健康生活的重視程度很高,對好的健身環境和場所需求大,反過來,也說明夷陵區目前的小區里沒有好的環境和足夠的空間去滿足業主,而這正是宜昌人居生活差強人意地方所在——目前的小區無法承載現代人對以健康生活、科技環保為代表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所以,宜昌人,現在最想要的生活,應該是從建筑格局、商業配套到小區園林景觀的更新換代,首當其沖的可能就是小區環境,這些年,像萬科這樣的品牌房企都到宜昌來做房子,我相信這些開發商也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并開始有所行動。比如,宜昌萬科與三峽大學共同發起了關于宜昌社區人居環境調查,針對住宅建筑和小區景觀兩大類,從交通地段、建筑外觀、社區配套、園林景觀以及物業等方面,對宜昌市30多個小區業主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研去摸清宜昌人居真實需求和理想生活方式,
2、宜昌為什么人口不多?
我是正宗的宜昌人。西陵、伍家和點軍三個區都生活過,我還應該算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我是從2006年開始用心工作的,在家鄉已經連續工作15年了。工作了15年,我的社會保險居然還有好些年的資金缺口,憑我個人能力無力補上,按常理,工作15年,社保也應該已經繳滿15年,但在宜昌,這絕對是個奢望。宜昌人囗不多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農、工、商三大基礎產業的就業質量不咋地,平均不到3年就要失業一次,
工資低不說,代繳社保的工作還忒難找,物價還居高不下。更惱火的是:有的單位打著國企的招牌,居然還明目張膽地漏繳失業保險,更有甚者,連國企的招牌都沒有,居然還敢明目張膽地不給代繳社會保險,我2020年失業在6月,2021年失業在2月,上次失業是2016年4月,最近三次失業累計只隔了5年10個月的樣子,這樣的就業質量-平均每次失業相隔的時間不超過3年,就業質量如此糟糕的城市能靠什么增加人口?青壯年都養不活自己的城市掛個水電明星城市的招牌有什么用?青壯年就業質量如此之差的城市掛個文明衛生城市的招牌又有什么用?我覺得單純用登記失業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達程度的主要標準并不科學,更并不能如實反映調查區域的國民經濟的真實發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