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業園是湖北省結合襄陽眾多優勢而建設的【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首選平臺。③深圳工業園被全市寄予厚望,本將此平臺作為振興襄陽的重要增長級,湖北省的省會是武漢,湖北省也是盡全力發展武漢,從GDP的比重中看,武漢占湖北經濟的40%,而緊隨武漢之后的襄陽和宜昌GDP基本上都是4000億左右,而如果說武漢直轄了,襄陽有可能成為省會城市嗎?先回顧一下歷史。
1、當年襄陽市開辦深圳工業園時,為何富士康沒有進入?
深圳工業園是湖北省結合襄陽眾多優勢而建設的【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首選平臺。由原任省級一把手奠基于2008年,規劃面積三十平方公里的園區已基本建成,入駐企業包含眾多名牌企業,如江蘇新日電動車、駱駝蓄電池、五二五化工、東風康明斯、襄誠鞋業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當年來辦工業園時,湖北省、深圳市均表示關心和支持。
那為何沒能引入富士康科技集團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①襄陽不具備大批量勞工征用優勢,以襄誠鞋業為例,用工數量很大,當地無法滿足需求,企業時常遠赴鄉鎮組織招聘事宜。對于富士康而言,通常一個基地用工大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左右,所選投資城市鄭州、武漢等市都具備人力資源儲備能力,②富士康是國際知名企業,受到各方一致關注,各大城市如武漢等市作為湖北擁有話語權的地區,更加期待富士康的加入,省內城市很難享受到同等待遇。
而且當時的襄陽還處于經濟回升期,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積聚力,③深圳工業園被全市寄予厚望,本將此平臺作為振興襄陽的重要增長級。由于光環效應,以及當地一些企業變著法的拿地、占著優勢資源卻未全力以赴地投入經營,使然,把這深圳工業園由蓬勃向上的寄望帶入了困境,因為規劃區的土地越來越少,審核增設規劃區土地又相當繁雜。
2、湖北省襄陽市會不會成為省會?
不可能,目前湖北省的省會是武漢,湖北省也是盡全力發展武漢,從GDP的比重中看,武漢占湖北經濟的40%,而緊隨武漢之后的襄陽和宜昌GDP基本上都是4000億左右,而如果說武漢直轄了,襄陽有可能成為省會城市嗎?先回顧一下歷史。建國初期的1949年,武漢被提升為直轄市,當年,全國共計有12個直轄市,包括南京、沈陽、大連等等。
武漢也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武漢是直轄市,那湖北省省會遷移到了哪?答案還是在武漢,武漢由漢口、漢陽和武昌組成,直轄市機關在漢口,省會機關在武昌。兩個機構在一個城市,相信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武漢做為直轄市可能只是短暫的過渡,所以沒有將省會遷走,但是當時也確實存在其他城市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條件都明顯不如武漢的現狀,這也是沒有遷到其它地方做省會的原因。
目前武漢在湖北省的占比太重,其成為直轄市的可能非常低,如果真的將武漢發展直轄市,湖北的省會到襄陽的概率也很低,首先是襄陽的位置,襄陽位于湖北西北部,作為省會城市的話,與湖北東部地區的相距比較遠,政治影響力會減弱,東部地區管理將會不方面。而就湖北的目前經濟現狀看,湖北東部的經濟發展前景比西部好,將省會遷到襄陽,那么東部的咸寧、黃石等地發展得不到重視,其結果是措施好的發展機會,
其次襄陽與河南接壤,是歷來兵家在必爭之地,但是襄陽隸屬與南陽盆地,處在武當山和桐柏山交界地帶,作為省會城市必然需要發展,襄陽想發展成為二線城市就很難擴張,地域會限制其發展。目前湖北的交通都是依托武漢為中心建立,襄陽只是武漢延伸的一只臂膀,而襄陽到宜昌等地的交通并不方面,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對全省的治理,而且宜昌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加上三峽大壩在宜昌,政治地位還要高襄樊一點點,所以宜昌也比襄樊有競爭力,不過連個城市都在位置和發展上有明顯的限制,所以都不會成為湖北的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