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為了表示感謝,會再做一盤菜給主桌,所以最后上的一道菜叫(回勺菜)。白事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燉豆腐,表示出殯順利,酒席最后都有一道菜,上了后大家都知道沒有菜,一般為水果拼盤,一般最后菜上完,店家也會送一道水果拼盤的,現在這個習俗已經沒有了,但是有喜事辦酒席,最后的一道菜是廚師精心制作的壓軸菜。
1、你們家鄉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
我是農村長大的,喜歡家鄉的宴席,實惠分量足、花樣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家鄉菜,凡是吃過我家鄉宴席的人都是贊不絕口,確實彌久留香,經常有城里人打包帶回家吃,確實難忘家鄉的味道。農村宴席非常便宜,一桌350元,也有300元,都是18個菜,6個蒸碗,兩個湯,城里800元的也不如我們老家300元一桌的,這是所有吃過的人說的,現實確實也是,城里8、900元的根本吃不飽,吃過的人都說不值,
農村辦事都比較厚道,菜都是大盤子,一個肘子三斤多,你怎么也吃不完,最少剩下一半以上,每次都是這樣,農村辦事沒有吃完的,廚師都是本地的,做的有滋有味,特別適合當地人的口味。現在辦事先上肘子,主要怕剩下,然后涼菜,牛肉、燒雞、魚,接著是涼菜,然后炒幾個熱菜,酒喝的差不多了,開始上蒸碗吃飯,最后是湯,先上一個海米湯最后一個叫丸子湯,也叫滾蛋湯,只要湯上來了,預示著宴席結束了,該撤撤就行了,一般的地方最后一個菜就是滾蛋湯,
2、大家一般酒席最后一道菜是啥,湯、果盤不算?
簡單說一下我們農村的習俗吧!以前訂婚、結婚的宴席,都得給廚師賞錢。廚師為了表示感謝,會再做一盤菜給主桌,所以最后上的一道菜叫(回勺菜),現在這個習俗已經沒有了,但是有喜事辦酒席,最后的一道菜是廚師精心制作的壓軸菜。經常以拔絲(地瓜,土豆,奶豆腐),最后上,表示心情甜美。這是指喜事,白事就不一樣了,白事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燉豆腐,表示出殯順利。
3、農村老家結婚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逢年過節之外,辦酒席就是農村最熱鬧的日子;誰家有紅白喜事通常都會辦上幾十桌,親朋好友和鄉親們也樂意前來捧場,為了讓酒席看起來體面,主人家耗費的人力和財力都不少。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娃,從小到大我跟著父母在村里吃過不少人家的酒席,這也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對于小孩子來說,農村酒席除了熱鬧之外,酒席上各種各樣的菜式和飲料也是十足的美食誘惑,
用大人們的話說,農村酒席上的硬菜不少,一道受歡迎的菜上來之后,桌上的每個人都會去夾一筷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桌菜吃到最后,通常都不會剩下多少,不過,在農村吃過不少酒席的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奇怪的現象:前幾年不管是誰家辦酒席,最后上的一道菜都是雞蛋湯,而且這道菜上桌之后客人們也都紛紛離席。這個現象困擾了我很久,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具體是啥原因,
后來才被一些經歷豐富的長輩們告知,這道菜其實就是農村酒席上的“送客菜”,一般都是等到最后才上,這道菜一上,前來捧場的客人也知道是時候走人了。之所以會有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其實是和農村的情況有關,農村的酒席通常都是流水席,菜也是陸陸續續的上來,一桌子上的菜算下來至少有十幾盤,數量多到客人也不一定能記得清,雞蛋湯這道菜也算是菜上完的標志。
另外,很多農村家庭由于場地限制的原因,一頓酒席要坐好幾輪才能安排完客人,如果桌上的人吃飯太慢,排在后面的人難免等得著急,“送客菜”的意義就在于提醒客人菜已經上完了,整頓飯也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人都會有意快點下桌,這樣一來,也能夠節省不少時間,按照大人們的說法,之所以把雞蛋湯選為送客菜,一方面是可以調劑一下之前的大魚大肉,另一方面也跟這道菜的名字有關,在農村酒席上,雞蛋湯又被稱作“滾蛋湯”,這道菜一上就意味著酒席的結束。
4、農村婚禮壩壩宴上你最難忘的一道菜是什么名字,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