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黃香(18~106年)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尊敬長輩,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并擅行、草書,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義門陳村迎來了骨肉分離的一天,這個北宋聞名全國的超級大村莊在一片悲痛欲絕的哭喊聲中,被迫分離。
1、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陳,在中國算得上大姓,因為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張王劉李陳,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見陳姓人數之多。我們這些陳姓宗親都有一個統一的,可考證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現在的九江市,現在很多繼續傳承著陳姓古時家風的陳姓家庭中,都在家中顯著位置懸掛著“耕讀傳家”,“義門世家”之類的字畫匾額,在家族中流傳著“天下陳姓出義門”的傳說。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要從北宋時期說起,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義門陳村迎來了骨肉分離的一天,這個北宋聞名全國的超級大村莊在一片悲痛欲絕的哭喊聲中,被迫分離。而在此之前的義門陳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經322年,這個村莊從公元731年開始建立,由陳姓始祖陳旺創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兩朝帝王的親筆旌表,“義門”稱號由此而來。
(百犬同槽)根據詩人陸游著作記載,唐朝時的義門陳村,每天到開飯時間,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進餐,秩序井然,不僅如此,村中養的100多條狗都在一條廢船中進食,稱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則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來一百多個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實的反應,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條小狗先叼著一個包子向柴房奔去,原來柴房中有一只年老體衰的狗,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義門陳分莊圖)到嘉祐七年,義門陳已經歷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莊無數,按需供給,還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辦大學——東佳書院,專門教育陳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彥博等人的建議下,為抑制義門陳進一步發展,對朝廷造成威脅。同時,也希望以義門陳事跡為樣板,教化全國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轉運使謝景治奉旨對義門陳進行監督分析,并賜予291塊金牌,將江洲義門陳分為291莊,依次抓鬮分遷至各路、州、鎮。
2、你們那里有姓黃的字輩嗎?
這就太多了,列舉幾個名人,1、黃歇(前320~前238年)游學博聞,楚考烈王以之為相,封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園之妹,知其有孕,納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園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門刺殺之,卒年壽八十有三,2、黃霸(前170~前51年)字次公,西漢淮陽陽夏人。少學律令,武帝末,補侍郎謁者,歷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為政寬和,
嘗從經學家夏庚勝治尚書。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謚定,3、黃香(18~106年)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職務是魏郡太守,大約也就是一個四品官員,但他生命歷程中有兩個亮點:一是他9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把被褥溫暖后,才讓父親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時候,便廣泛閱讀儒家經典,精心鉆研道德學術,能寫文章,當時京師稱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漢章帝還曾特許他到宮中藏書之所東觀讀書,孔子曾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尊敬長輩,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黃香的這種品行正符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標準。舊傳元代郭守正挑選了歷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輯成《二十四孝子》一書,作為做人的楷模,黃香名列其中,子黃瓊曾孫黃琬相繼拜相黃香一直被人們所推崇。4、黃鳳麟(555~626年)字魁熹號江夏逸叟,系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選舉表”和《江夏歷代黃氏世恩》中記載:“隋煬帝乙丑科進士第一(即隋朝605年乙丑科狀元),黃州江夏人,歷官宏文館編撰、直學士、比部員外郎、侍御史”,梁建安公蕭淵明乙亥年正月初五日亥時生,唐高祖武德丙戌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時病卒,壽七十有二,配胡氏馬氏二夫人,葬江夏黃岡山之原金鳳披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