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則是心理咨詢師的問題,心理咨詢學習是一個長期且枯燥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濟,持續的做個人體驗,如果臨床一線的心理咨詢師還需要督導師的幫助,這使得一個成熟的心理咨詢師十分難得,在供需矛盾的情況下,純熟心理咨詢師的經濟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而心理咨詢行業收費又較為高昂,這使許多人進入了這個行業當中,如果沒有盡心的投入,而只是學了某項技術,具有自稱為心理咨詢師,就給來訪者帶來更多的傷害,有時候說無用,都是比較好聽的。
1、心理咨詢師證有用嗎?
這個問題我還是有資格回答的,本人醫學院學生,去年考的心理咨詢師,還有健康管理師,當時考證的初心是學習點東西,然后不想在大學虛度光陰,后來一次性考下來了,覺得心理學真是博大精深,學了幾個月,分數還是不太高,普遍來說,證書考下來了,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曾經努力過的理由,人生不就是慢慢提升的過程嗎。大學畢業以后,心理咨詢師證書可以作為一個你的簡歷證明,證明你曾經努力過,優秀過,畢業,面試官也是喜歡有經歷的人的,除了考證,我每年也會抽出時間做公益,說到底,是為了歷練自己,還有找工作好點,
2、大家對心理咨詢師怎么看?有人說無用,有人說在特定條件下還是有用的?
我是一個心理咨詢師,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會有一種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嫌疑?心理咨詢已經發展了近百年,而在中國國內發展,不過是近30年左右的事情,在這個時間段內,心理咨詢從不被人理解,到如今的蓬勃發展,還是經受住了時間和專業的考驗的至于說心理咨詢有沒有用?主要還是看兩方面的因素一,來訪者本身的情況,心理咨詢流派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是所有流派都能容納全部的來訪者,比如最主流的精神分析流派,對于強迫癥,就非常棘手,而對于認知流派來說,強迫癥是他們的主要針對方向,同樣的經典精神分析流派,對于自戀型人格也不是令人滿意,但是精分流派的一類自體心理學,正好是針對自戀性人格,自戀型人格的幫助和解釋較好。
再比如榮格分析心理學,衍生出來的沙盤則不適合抑郁癥來訪者,而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癥來訪者,更適合先在精神衛生系統進行藥物介入以后再做心理輔導,而有可能會有人覺得心理咨詢無用,可能是正好碰上了不合適的心理咨詢流派。另外一方面則是心理咨詢師的問題,心理咨詢學習是一個長期且枯燥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濟,持續的做個人體驗,如果臨床一線的心理咨詢師還需要督導師的幫助,這使得一個成熟的心理咨詢師十分難得,在供需矛盾的情況下,純熟心理咨詢師的經濟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而心理咨詢行業收費又較為高昂,這使許多人進入了這個行業當中,如果沒有盡心的投入,而只是學了某項技術,具有自稱為心理咨詢師,就給來訪者帶來更多的傷害,有時候說無用,都是比較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