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濮陽并不叫濮陽,而是有著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帝丘,相傳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定都之所。衛國在建國初期雖然可以算得上西周頭排的大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內耗,衛國的國力不斷衰弱,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
1、濮陽是什么樣的城市?
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出辦事路過濮陽,沒有停留,只是穿過市區,這是第一次路過這里,短短的時間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過去我知道濮陽原是安陽下屬的一個不太知名的縣城,后來這里發現了油田,也就是中原油田,小縣脫離安陽,成為省直轄市,從此,因油而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城市。濮陽市是新規劃建設的新城區,市區面積不大,沒有現代的高樓大廈,房屋建筑雖不高但整齊劃一,整潔的街道兩旁綠化工程十分突出和明顯,感覺就象一個大公園,這是我去過河南許多城市從未有過感覺,一種全新視覺,真不愧是一個典型的花園城市,
2、張姓的起源地在哪里?
張姓源出主要有:1、源于姬姓:①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②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屬于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2、源于改姓而來:①出自聶姓,
三國魏將張遼原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②出自賜姓,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③源于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后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④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錦氏、扎庫塔氏、愛義氏等十幾個滿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張。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制造。
3、安陽、濮陽、鶴壁哪個發展的好?哪個地方更有好的發展潛力?
安陽是河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地處山東、山西、河北省、河南四省毗鄰處,它是甲骨文和《周易》的故鄉,成就了安鋼、安彩、安煙、安化、安電等龍頭企業。紅旗渠、殷墟遺址,文字博物館、太行大峽谷,未來發展潛力很大,濮陽得名于濮水之陽。濮陽位于河南省的最東北,西面和北面分別與山東菏澤、河北邯鄲交界,西鄰安陽和鶴壁,南接新鄉,
有“中華龍鄉”美譽,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鋁等。是省重點石化基地,擁有中原油田等國家石化基地,濮陽又被稱為“雜技之鄉”。鶴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位于淇水之濱,太行山東麓,因世傳“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晉冀魯豫四省十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承東啟西、聯南接北,潛力無限。
4、濮陽在戰國時期屬于哪里?
濮陽,位于今河南省的東北部,地處黃河下游平原,北與邯鄲交界,東與山東省接壤,西與安陽、新鄉毗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是新石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濮陽因其位于濮水之陽而得名,而濮水原為黃河的一條支流,后因黃河改道,故道漸漸就埋沒了。不過早期的濮陽并不叫濮陽,而是有著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帝丘,相傳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定都之所,
周成王四年,大約在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公東征,平定叛亂以后,將康叔封于黃河與淇水之間,建立了衛國,而帝丘便是衛國的管轄地。帝丘一帶一直是春秋時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其附近興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當時諸侯國來衛國會盟時,半數左右都是在戚邑舉行的,但是衛國在建國初期雖然可以算得上西周頭排的大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內耗,衛國的國力不斷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