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參照城市類型規則,襄陽屬于大城市標準。但愿,襄陽能夠及時找出短板,拉近均值,張九齡的《登襄陽硯山》昔年亟攀踐,征馬復過來,襄陽,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地位尤其重要,襄陽城,金庸筆下無數次站在歷史舞臺中央的軍事重鎮,也是各路英雄豪杰匯聚的地方,各路人馬紛紛上場,無數故事峰回路轉,都在這個襄陽城。
1、襄陽作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市民生活水平怎么樣?
感謝襄陽網友的信任并邀請回答本話題!就這個問題而言,人與人不同,有的生活條件好,有的生活水平一般甚至不好。觀點如下:①參照城市類型規則,襄陽屬于大城市標準,聽起來、看起來感覺這座城市還不錯吧。不僅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還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同類城市經濟三強之一,從招牌上來看,許多人都以為本地人應該生活水平挺高的。
②市區集中著全市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襄城、樊城、襄州、高新、經開(東津新區),中心城區人口最多的就是樊城區,該區主要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平均工資在2500至4000元左右。全市工資最高的地方是高新區,平均工資3000-4500元,但是高新區是工業區,大多都是進廠,勞動力度很大,相對于樊城區的工種要累許多。
③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活水平,首先就要以人均收入為主,說實話,襄陽薪酬收入并不高,很難滿足每平8000元以上的商品房。④當地人的出路呈多元化,一是有技術、會手藝的,基本上都是200-400元每天。二是外出打工的,只要是沿海地區,都能獲取翻倍的收入,三是有資源進國企的,高新區部分工廠“世襲制”高級工人旺季月入不低于4500元。
四是銷售行業,主要在商場、市場以及各類企業,底薪加提成的,一般都在三千塊以上,女性銷售待遇不錯,據我了解好多都在六七千,⑤中規中矩地講,襄陽全市人民群眾大多都具有知足常樂的個性。待在廠里月入兩三千的生活顯得很安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襄陽在薪酬收入和物價比較顯得微不足道。可以說,襄陽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僅僅是得過且過的狀態,
總體來說,低收入人群占據六成及以上,間接表明當地人生活水平一般。造成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則眾所周知,工資常年不漲,也就除了工資難漲之外,其他的都能漲。因此拉出物價差,最終導致薪酬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難以想象未來越來越高的物價怎么面對,但愿,襄陽能夠及時找出短板,拉近均值。最起碼要把衣食住行的物價控制在一定程度,至少要保證60%以上的老百姓消費的起,
2、很多小說里面都提到襄陽之戰(宋代),為什么會選擇襄陽?你怎么看?
原因只一個,襄陽戰略位置太重要了,為兵家必爭之地。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死后,其子貴由繼承了汗位,但兩年后也死了,在此期間,蒙古軍曾進犯過四川,但被南宋大將余階擊敗。1251年,拖雷的兒子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同時大舉進攻南宋,為避開長江天塹,采取了迂回包圍戰術。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率10萬大軍長途奔襲滅了大理國,俘獲大理國末代君主段興智,此時,南宋已陷入蒙古的軍事大包圍中。不幸的是,南宋抗蒙名將孟珙、杜杲此前相繼病逝,于是,第二次蒙宋戰爭開始了。蒙古大軍共分三路,中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南路軍從云南出發,經廣西,直撲長沙,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直撲鄂州(今武漢),三路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后順江東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領的中路軍一舉攻克了成都,此后宋軍節節敗退,四川大部失守。蒙軍順嘉陵江南下,但在合州遇到了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此后,雙方在合州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相持了幾個月,蒙古軍一直不能前進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親自率兵攻城,被石炮擊中,當晚死在營中,中路軍士氣低落,只得撤退,忽必烈率領的北路軍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國搶奪汗位,正好南宋權臣賈似道背著朝廷前來議和,正中忽必烈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