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瓷都并非僅景德鎮一處,同樣有瓷都之稱的還有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它們與江西景德鎮一起并稱為中國三大瓷都。景德鎮瓷器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據有關史料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一帶都十分喜歡中國的景德鎮瓷器,但實際上我在好幾個地方看到過當地稱瓷都的,比如佛山,潮州等地。
作為一個江西人,肯定要說是景德鎮。但實際上我在好幾個地方看到過當地稱瓷都的,比如佛山,潮州等地,當時我看到后內心是十分拒絕的,但當我是了解后又不得不正視。后來還知道除了以上幾個地方稱瓷都外,湖南醴縣、河北唐山、福建德清,浙江龍泉,河南禹州等也自稱瓷都,當然這個跟當地的造瓷產業有關。實際上比如佛山的瓷磚是遠近聞名的,
潮州的工業瓷器也非常厲害。但是我要說的是不管是在國際國內具名氣的應該就是江西景德鎮,這是無可置疑的,景德鎮擁有兩千多年歷史,制瓷歷史悠久。獨具中華神韻的景德鎮瓷器,能在歷史的變遷中保留,足以看出它生生不息的一面.總而言之,景德鎮如今成為世界公認的瓷都,跟他的瓷器制作水平和藝術價值是分不開的,別的地方也許工業造瓷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藝術品這一塊是沒有辦法和景德鎮比的。
2、中國三大瓷都是哪三個地方?
一說起瓷都,我們想到的便是江西景德鎮,其實中國歷史上的瓷都并非僅景德鎮一處,同樣有瓷都之稱的還有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它們與江西景德鎮一起并稱為中國三大瓷都。一、江西景德鎮景德鎮青花仕女圖筆筒景德鎮地處江西東北部,東晉時期名叫新平鎮,唐朝改為昌南鎮,宋景德年間始稱景德鎮,據說China的讀音即出自景德鎮古稱“昌南”,
據史書記載,景德鎮已有近2000年的陶瓷生產歷史,“新平治陶,始于漢世”,燒制瓷器則始于東晉年間。據說有位名叫趙慨的能工巧匠,先后在閩、浙等地游歷,后定居于贛,將其在浙閩了解的越窯制造技藝引薦于此,又對胎釉配制、器物成型及焙燒工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當地瓷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后人尊崇為景德鎮制瓷業之開山鼻祖,
歷經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幾朝幾代的發展,明清時期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燒瓷技術大大提高,青花瓷也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明朝初年,為滿足皇室宮廷的用瓷需要,朱元璋欽命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專門為皇室燒制各種宮廷、外交、禮品用瓷,御器廠憑借帝王威勢,匯集大批精通瓷業生產、擅長制瓷技藝的工匠,投入大量資金,占用最好原料,對產品精益求精,因此制造出許多瓷器精品。
這些瓷器不僅品種兼備風格齊全,而且質量上乘精美絕倫,不少成為傳世珍品,這個建立于公元14世紀中葉的御器廠一直延續了明、清兩代,歷經20幾個皇帝500余年,對景瓷生產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清代中葉以后,由于各種社會原因,景瓷生產從巔峰走向下坡路,產量、器質、品種、造型等都呈明顯萎縮狀態,
民國年間,戰事頻繁,政局動蕩,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特別是日寇侵華期間,景德鎮多次遭受日寇飛機的轟炸,坯坊、窯房大面積遭受破壞,整個瓷業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景德鎮瓷器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據有關史料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一帶都十分喜歡中國的景德鎮瓷器,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攜帶了大量的景德鎮瓷器,使中國陶瓷遠銷海外,擴大了中國陶瓷的聲譽和國際知名度。
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專家三上次男曾在東南亞、非洲考察了中國古代陶瓷輸出亞非各國的大量碎片,出版了《陶瓷之路》一書,稱“海上絲綢之路”實為“陶瓷之路”,也就是古代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之路,由此可見當時景瓷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影響之重,二、福建德化清德化窯如意觀音立像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明代時逐漸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風格,進而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以燒制白釉瓷器而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