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在學校里說武漢話?他基本上聽不見,為啥。那武漢話模樣對應東北話“忽悠”,要是武漢人說走走...過早去“qu”!說的別扭,聽著也難受,我曾經問過我上小學的兒子,你們班上還有人會說武漢話嗎,武漢人的這句話實在是太豐富了,外地人聽到武漢人說話。
1、武漢話,“去”為什么念“ke(克)”?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為什么呢?舉個例子,京劇《蘇三起解》中,梅蘭芳大師的唱腔就是: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jiai)前!為什么不唱大街(jie)前呢?一是為了押韻,二是更能突出女性的柔美!武漢話:“去”為什么讀“ke”?這和武漢的語言環境,地理環境有關系!武漢地處華中,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自古就是江南三大名鎮之一。
大江大湖大武漢,碼頭文化是武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話沒有卷舌音,鼻音,這樣的好處是說話精煉,短平快!大江大湖上喊起號子,簡單明了,喊的順口,聽的方便!武漢人打招呼一般都是:您咧過早冒?還冒啊您咧!走走...過早去“ke”!老板來二碗熱干面,一碗算我的!要是武漢人說走走...過早去“qu”!說的別扭,聽著也難受!這就是武漢話的魅力!早些年,東北話“忽悠”隨著春晚流行開來!那武漢話模樣對應東北話“忽悠”?武漢話會有下列詞匯對應:鬧醒晃,鬧眼子,滴滴答,搓白,搓白黨,瞎款,sei咵,等等!這就是了了撇撇的,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武漢話!學會武漢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2、你在武漢聽到最多的一句武漢話是什么?
信了你的邪武漢人最愛說信了你的邪,高興時說,不高興時說,不滿意時說,詫異時說,憤怒時說,吵架時說,平和時說,就連自我解嘲時也會說。武漢人的這句話實在是太豐富了,外地人聽到武漢人說話,啊,嗓門這么大,脾氣這么糟糕,武漢人啊,不好惹吧。其實,他們不了解武漢人,就像他們不了解武漢人為什么那么愛吃熱干面,武漢人喜歡熱鬧,吃熱干面時也喜歡排排坐,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喜歡在外面的小板凳上蹲著吃。
3、在武漢,感覺現在已經很少聽到有人講武漢話了,基本上都是普通話,這是為啥?
感覺不光是武漢話,好多方言現在都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可能性,我曾經問過我上小學的兒子,你們班上還有人會說武漢話嗎?在不在學校里說武漢話?他說,基本上聽不見,為啥?因為老師-不-讓-說-。所以說,現在的小孩根本就喪失了學說本地方言的空間和環境,從小孩呱呱落地開始,不管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是來自哪里,都很奇怪的憋著一口普通話來和孩子交流,再加上電視上廣播里,全是普通話,哪里還有一點方言生存空間。
只是在個別地方電臺的部分節目里,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方言廣播,就算是老人幫著帶孩子,老人往往也是憋著一口蹩腳的普通話。你說,這方言在這么搞下去,可不就只剩下慢慢走向消亡了,我在這里呼吁一下,留住方言,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普通話肯定是要學,各地的方言也可以加入學習課程,我相信,小孩子在課堂上學說自己的方言肯定會覺得非常有趣。
4、武漢話麻木是什么意思啊?你們曉得嗎?
看了一些回答,有些遷強,大至都說兩意思,一意思為混混沌沌,二意思是開出租的人,如果這樣說,那他肯定非武漢人。麻木泛指車,開始指黃包車,繼而指三輪車,后指貨拉拉,再后指出租車,如底層人說叫麻木,指叫三輪車,中層人說叫麻木,一定是貨拉拉或出租車,看是拖貨或拖人,高層人不叫麻木,因有小車和拉貨的車,如開出租司機和朋友談天,問做什么事情,司機說在開夏麻木(夏利牌),如此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