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說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著時我還有些懷疑,到了45歲才慢慢地感覺到瞌睡就是越來越少。睡不夠,又睡不醒,先得問問自己你的生物鐘是不是正常的,我今年50多歲,準確的說是在35歲以前,基本沒啥睡不著的感覺,現在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處于這種狀態,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一整天的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即疲憊不堪,又精力不濟、頭昏腦脹、皮膚暗淡無光,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著,讓人苦不堪言,大大的降低了生活與生命質量。
1、為什么說人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著?
我總覺的這事還是與年齡有關,是個自然規律。我今年50多歲,準確的說是在35歲以前,基本沒啥睡不著的感覺,老年人說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著時我還有些懷疑,到了45歲才慢慢地感覺到瞌睡就是越來越少。到現在就覺的越來越明顯了,早上醒的也越來越早,睡的時間長了感覺渾身難受,仔細琢磨這是個緩慢的過程,好像是和年齡成反比的,年齡越大瞌睡就越少。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是和生活壓力和責任心有關,年齡越大責任越大,想的就越多,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睡不著了,這也是有道理的,而我現在還有這么一種感覺,總覺的時間過的太快,每天的時間也老是覺的不夠用,就想著抓緊時間多干點事,這也是一個睡不著的原因。總之依我看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著是與年齡有直接的關系,和生活壓力責任心有著間接的關系,
2、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這是病,還是窮?你怎么看?
謝謝你的邀請,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不是病,還是窮,這個題有趣味性了,我認為向這樣的狀態一般都是兩種因素,一個是病,第二是窮。一天無所事實,懶的去干工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抱頭睡大頭覺,而且還睡不著了,這是懶病,到了晚上應該是正常的睡覺時間他又睡不著,原因之一是窮的沒有錢,胡思亂想,長期的壓力和焦慮導致了人體生物鐘紊亂,生活無規律了,營養不良,黑白顛倒,身體的內分泌失調,氣虛血虧損,免疫力下降,所以在白天怎么睡都無法睡著,行走無力,身體困倦。
3、好多人會失眠,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是怎么回事?
現在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處于這種狀態,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一整天的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即疲憊不堪,又精力不濟、頭昏腦脹、皮膚暗淡無光,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著,讓人苦不堪言,大大的降低了生活與生命質量,很多人會問,這是怎么回事?其實失眠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SF)表示,美國25%的人要靠吃藥物來幫助睡眠,睡眠障礙的情況十分普遍。
多數情況是由精神緊張(或興奮),心事重重、思慮過度、營養素缺少、身體疾病等因素引起,如果只是因為突發事件引起的暫時性失眠,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在3個月以上,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長期失眠的危害:1、影響容貌、情緒;2、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風險;3、影響褪黑素水平,影響免疫監視能力和細胞修復能力,提高患癌癥風險,
失眠雖然可怕但并不是不治之癥,只要我們放松心情,結合我們自身的情況,尋找到有利于促進睡眠的措施,依然會擁有一個甜美舒適的睡眠,下面給大家提供幾個有利于睡眠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保持愉悅的心情:睡前不要看過于激烈與刺激的畫面,不思考與討論容易使人激動的問題,減少擔憂與焦慮,可以聽聽輕松、舒緩的音樂,熱水泡泡腳,為自己制造一個寧靜溫暖的睡眠環境,
2、調整飲食結構,攝入足夠量的鈣、鎂和B族維生素:比如早餐喝一杯牛奶或豆漿,睡前2小時再喝一杯牛奶、一天吃1斤左右的青菜,將主食中1/3的白米換成雜糧或豆類,以保證鈣、鎂、B族維生素的攝入量;當飲食上做不到時也可以服用鈣片與復合B族維生素。鈣能幫助大腦利用色氨酸這種氨基酸來制造褪黑素,而它是與睡眠節奏相關的一種重要激素,
牛奶既富含鈣,又富含色氨酸,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6。3、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為自己設定一個生物鐘,到了規定的時間或感覺到困意來襲時,第一時間睡下,不要一再的拖延入睡的時間,給大腦造成難以入睡的假象,4、運動:通過運動減輕精神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使大腦得到放松與愉悅,每天保證半小時的運動量,但盡量不要在睡前做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