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家長提出建立家長群,這是延續以前建群的思路,但是就連家長自身也很快就會發現,這樣的群根本維護不下去。成立家長群,家長在群里分享的信息,最多也就是發發外圍信息,和學生并無多大關系,中小學的家長群,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為學校把這作為一種工作機制,通過群向家長及時溝通學校信息。
1、家長群遇到這樣的家長怎么懟?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搭理。我外甥女今年剛上一年級,教師節那天,我姐跟我說,她們家長群里就有一個奇葩,之前班里有人提議,繳費一人10元給老師買花,全班50幾個孩子,共有40幾個交了,這個都無所謂,后來,這個奇葩家長提議,請老師吃飯AA制,班里沒有一個家長搭理她,過了一會,她又說,她先訂了10桌飯,等之后大家再繳費給她,還是沒有人理她,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也不知道這位家長如何跟老師說的。
我就想說,如果這才開學幾天,整的跟高考過后的謝師宴一樣,有必要嗎?10桌飯,我算了一下,就算1000一桌吧,一家至少拿200,這算什么事?腦子肯定是不好,想送自己送就好了,干嘛拉上別人?惹人嫌,對于這樣的家長,不搭理她,無視她就是最好的回復,她喜歡表現,就讓她去唱獨角戲,這樣最好了。不用懟她,以防她小人跟老師說你的不好,
2、非常誠懇的問問,現在各地大學有沒有家長群?
大學新生家長提出建立家長群,這是延續以前建群的思路,但是就連家長自身也很快就會發現,這樣的群根本維護不下去。目前中小學的家長群,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為學校把這作為一種工作機制,通過群向家長及時溝通學校信息,而對于未成年的學生,家長也必須履行監護責任,所以,中小學家長群有存在的必要性。而大學就不同了,一方面,大學生已經是成人,不需要家長代表自己參與學校事務,自己就可以做出決定,因此,中小學管理要成立家長委員會,而大學則強調學生自治,通過學生自治,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
大學輔導員平時和學生的溝通都不會很多,自然也不可能維護家長群,另一方面,對于已經成年的大學生,家長已經不再有監護責任,更應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因此,成立家長群,家長在群里分享的信息,最多也就是發發外圍信息,和學生并無多大關系,當然,這不是說家長不再關注學生的成長,家長對于大學生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態,及時指出大學生存在的問題,但這不是通過群,而是家長與子女的交流。
3、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長都很客氣,家長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種想不到的聲音,你如何看?
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長都很客氣,家長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種想不到的聲音,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拿小徐老師來說,我既是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我既建立了我自己班的微信家長群,又同時是孩子老師班級群里的一名家長,同時我也在孩子班級群里家長另外建的群里面。但是要聲明一下,我可不是家長另建群里的內奸,我是一名老老實實的旁觀者,因為我的雙重身份,我既能理解老師也能理解家長,
作為老師,我兢兢業業工作,認認真真的教學,恨不得一下教會班上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品學兼優,另家長滿意,但是我知道,我不是神仙,沒有魔法,一些學生無論我怎么努力,他的成績還是不盡如意。面對這種情況,有時我恨我自己沒有分身術,不能站在每個不專心聽課,上課老是開小差的孩身后,時時提醒他好好聽課,我恨我自己課上時間不限,不能實現對每個后進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有時我又怪家長,為什么不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孩子上課時沒好好學習,或者沒學會,為什么不能在課下輔導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完成查漏補缺,將課上沒有掌握的內容全部掌握?有時我又在上課時,對那些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認真刻苦的學生著急,甚至給他們講道理或者干脆吼他們一番可是作為家長,在孩子的家長群里,我又會怪老師為什么要對家長找手畫腳,為什么要占用大量家長的時間來輔導孩子學習;怪老師沒有對學習重點反復講解,沒有將學習難點講透等等,但是我和其他家長一樣,也明白老師不可能做到讓每個家長滿意,不可能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考高分,同時又怕家長的建議或高要求、抱怨等影響老師的情緒,從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我孩子的班級群同樣是很客氣,常說一些“謝謝老師,辛苦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