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征兵詩,即反映徭役和兵役的詩,馮詩歌中這樣的作品很多,約占馮詩歌的三分之一,頌是祠堂的舞曲,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績,詩經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500年的詩歌311首,分為體、雅、頌三部分內容(其中六首為盛詩,即只有標題,無內容),歷代詩人的詩歌創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詩經的影響。
1、農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業生產活動,具有很高的認知價值。比如七月的風,周松的官工,周松的嘻嘻,周松的豐收年,周松的扛把子,周松的好死等等。2.征兵詩,即反映徭役和兵役的詩。如唐文宗的、的、高風衰、的君奉、的博、董山的、和采薇等。3.婚戀詩,即眾多關于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女性命運的作品。馮詩歌中這樣的作品很多,約占馮詩歌的三分之一。“詩經”中的愛情詩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愛情關系中的各種情況和具體矛盾,揭示了人們在愛情生活中各種微妙復雜的心理。
詩經根據曲調的不同,可分為風、雅、頌三類。管樂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是一首民歌,取材于、、彝、燕、魏、王、鄭、齊、魏、唐、秦、陳、齊、曹、彝等15個地區。共160篇。大多是民謠。雅樂是周朝直接管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統雅樂。雅是宮廷宴會或宮廷會議上的一種音樂歌曲。根據音樂的不同,分為《優雅》31首,《瀟雅》74首,共105首。除了少數瀟雅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頌是祠堂的舞曲,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績。頌分為周松詩31首,松露詩4首,商頌詩5首,共40首。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雅》大多產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一小部分和的大部分都是從西周晚期向東遷徙產生的。《國風》、《松露》和《商松》大多產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藝術價值來說,三贊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3、 詩經的 內容主要是有多少?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詩經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500年的詩歌311首,分為體、雅、頌三部分內容(其中六首為盛詩,即只有標題,無內容),這部詩集是當時中國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包括祖先創業頌、祭祀鬼神運動;也有貴族之間的宴請交流,對作息不均的怨恨;還有反映勞動、狩獵以及大量愛情、婚姻和社會習俗的章節。它描寫現實,反映現實,開創了詩歌創作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歷代詩人的詩歌創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詩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