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面是你們倆做成的,今天成親是雙喜臨門,就叫它‘龍鳳面’吧”。將醒好的面置于戶外,逐漸拉伸至2米至3米,固定竹筷,用竹筷上下分扦防止面粘連,那時,光州城里掛面做得最好的要數一個姓馬的師傅,他有個徒弟叫彭仁義,他見師傅整天只是在面的成色上打圈圈,就琢磨,除了在面的成色上下功夫外,能不能在配料上想想法了呢。
1、冬天河南的疙瘩面怎么做?
西紅柿面疙瘩食材:面粉、西紅柿、雞蛋、豬肉、菠菜。配料:蔥、姜、料酒、醬油、鹽、油,做法:1:將雞蛋磕入碗中打散;2:豬肉洗凈剁成肉末,加入鹽和醬油腌制15分鐘;菠菜去須切小段;西紅柿去皮切成小丁;小蔥切末,姜去皮切絲兒。3:面粉過篩,避免面粉結塊,將雞蛋磕入面粉中,再加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直到面糊呈現可以流動的狀態,靜置一段時間后,將面糊倒入一個保鮮袋內備用,
4:熱鍋冷油,倒入豬肉末煸炒,加適量料酒去除豬肉末的腥味,肉末炒變色后撈出備用。5:鍋留底油,依次倒入姜絲和西紅柿丁,炒出西紅柿的紅汁,期間要不停翻炒以免粘鍋,然后加入足夠的溫水大火煮開,6:湯煮開后,將裝有面糊的保鮮袋剪開一個口子,往鍋中逆時針畫圈擠出面疙瘩,以免面疙瘩結團。擠面疙瘩這個動作一定要快,否則面疙瘩受熱時間不一致,湯很容易變糊,
2、拉面空心面怎么做?
潢川空心貢面,河南省潢川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潢川空心貢面又稱光州貢面,歷史悠久,相傳創制于唐朝,據今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曾為歷代朝廷貢品,潢川空心貢面選用優質小麥粉,芝麻油、精鹽等,經傳統手工工藝百遍揉和制成,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營養,具有條細如絲,心似管狀,筋通爽口,耐煮不粘,久不粘湯等特性。
其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有微孔,心似管狀,工藝精巧,素有“長素面、長親面、龍鳳面”等美稱,2013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潢川空心貢面”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中文名潢川空心貢面產地名稱河南省潢川縣產品特點條細如絲,心似管狀,筋通爽口地理標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批準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90號快速導航地圖信息產品特點潢川空心貢面,歷史上稱“光州貢面”,
此面系清油兌水鹽合細面粉,經過拌、揉、發酵、盤條、上架、拉扯、涼曬、截切等十多道工序制成。條細如絲,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潔如銀,包裝美觀,攜帶方便,宜于保藏,便于食用,下鍋就熟,久不粘湯。清水下,爽利可口;兌湯下,香甜味美,營養價值高,且易于消化。潢川空心貢面產地環境潢川縣位于河南省的東南部,信陽市中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豫、鄂、皖三省的連接地帶,地處東徑114°53′—115°21′,北緯31°52′—32°22′之間,
潢川全境位于亞熱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豐沛,土壤類型多種多樣,共有三個土類、7個亞類、17個土屬、61個土種,其中水稻土占68%,黃棕壤土占26.4%,潮土占5.6%。是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地理氣候條件有利于于優質糧油的生產,為潢川空心貢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歷史淵源潢川掛面有近千年的歷史,生產精制的筒裝貢面已有七百年左右,因此制作場坊遍及城鄉,所產之面,行銷省內外。據《光州志》載:唐代潢川已生產掛面,當時“風銷華夏,奪魁九州”,被人們稱為“光州魁面”,到宋朝時,光州州官令工人將這種面去其頭尾,取其中間,勻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長度,用紅綠紙卷成園筒形,每筒半斤,作為禮品進獻給宮廷,宋仁宗食后,大贊:“美哉,光州貢面”!從此光州精制的筒裝掛面,以“貢面”之稱聞名于世。
民國二年(1913年),國民政府改河南光州直隸州為潢川縣,光州貢面也逐漸被稱作“潢川空心貢面”,解放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貢面生產蓬勃發展,收入《中國名食錄》。潢川空心貢面生產情況2015年,潢川縣有4家空心貢面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和兩個專業合作社,帶動600余農戶生產加工潢川空心貢面,年產貢面約180萬千克,年銷售收入超過2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