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在治理內澇方面,的確在成長了。武漢的地勢偏低而導致內澇的嚴重,肯定有人好奇武漢地勢低一下大雨就內澇,那么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地方下雨又會是什么樣呢,為什么絕大多數城市有內澇風險呢,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是降水強度大,范圍集中,武漢近幾年大興土木,修路啊什么的特別多。
1、怎么看待這次武漢大雨過后的排水工程?
雖然這次暴雨后,武漢又一次看海了,但是客觀來講,相比之前已經有所進步!之前很多積水嚴重的路段并沒有發生嚴重漬水,南湖區域就是最好的例子。此次降水量大,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基本都會存在短時間內澇,關鍵看后期的排水疏通如何?從實際來看,武漢市積水路段并不多,而且當日下午積水路段積水已基本退去,長江日報發布評論稱:暴雨中看到一所城市的成長,其實是有道理的!武漢在治理內澇方面,的確在成長了!雖然投資了很多錢,雖然仍然被質疑,雖然仍然吐槽不斷,但進步不容忽視,應該點贊!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2、為什么武漢到了夏天,有時候就會出現內澇?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是降水強度大,范圍集中。降水特別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積水,降水強度比較大,時間比較長也有可能形成積水,武漢內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1.雨水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初期雨水即降雨初期時的雨水,降落地面后,沖刷路面、工地等,污染程度超過了普通城市污水,
初期雨水要先進入雨水箱涵,經泵站提升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處理需要一段時間,這是造成短暫漬水的主要原因。2.城市建設的擴張城市建設的擴張,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調洪錯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庫等被人為地填筑破壞或填為他用,降低了雨水的調序分流功能,近幾十年來,武漢城市開發、違法填湖導致城市水系和湖泊面積不斷萎縮,致使城市雨水的自然吸收和調蓄系統能力減弱和喪失3.武漢自身地形地勢因素。
武漢是濱江濱湖的內陸城市,雨量充沛,城區地面基本都在常年洪水位以下,再加上外圍山地影響,在區域性暴雨環流形勢都滿足的條件下,湖北東部極易形成低渦,低渦加強則會引發持續性暴雨,繼而形成災害性暴雨,武漢的地勢偏低而導致內澇的嚴重,肯定有人好奇武漢地勢低一下大雨就內澇,那么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地方下雨又會是什么樣呢?在放肆吧的另外一篇文章里就有寫到: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是哪里?尼德蘭王國有什么比郁金香更迷人?4.路面硬化,不利于水下滲路面硬化是使用混凝土澆筑路面,使車輛能平穩行駛,但同時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滲,雨水一部分通過排水系統,一部分無處排泄積存在路面上,不僅嚴重時造成內澇,還會嚴重損毀硬路面。
水泥澆筑的會使路基塌陷,路面折斷;磚一經水泡,就會濕透損毀,5.排水系統設計依據標準不合理排水系統按照“多少年一遇”的標準設計,不僅是依據的歷史信息而且標準含糊不量化,遇上反常氣候,降水量常常大大超出設計標準,排水系統作用發揮不力,造成內澇。武漢近幾年大興土木,修路啊什么的特別多,基本上武漢全年都在施工。
3、鄭州、武漢等城市內澇嚴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破解?
不單是這些城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有內澇問題。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比如,秘魯的首都利馬年降水量約1毫米(利馬降水少但是有河流經過可以解決飲用和灌溉)。為什么絕大多數城市有內澇風險呢?這要從洪澇災害說起,洪澇一詞其實是說了兩件事(中國的詞匯這樣的很多,比如:模范、規矩)。就是外洪和內澇,而內澇問題在一萬年以前就不是災害。
人類是在一萬年左右進入農業社會,這時人要定居。要耕作,最適合條件的是平原地區,而大自然的規律是降雨后在平原上會形成湖泊、沼澤,人類為了充分開發自己的生存空間必須占用這些蓄水空間。所以說發生內澇是對占用了大自然的調蓄空間的后果,比如古代的云夢澤到了明代被用荊江大堤圍出沃野千里,也造成了“萬里長江,險在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