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州老城區及舊核心區,西關是昔日廣州的榮光。那時候的廣州是最洋氣的城市,尤其在西關所在的荔灣區,很多人家有“南風窗”,那些海外親友寄來的一些小物件或零碎錢,別說在內地,哪怕在廣州也是足以傲視他人,應該兩廣的白話就是形成了最早的嶺南中心梧州這一帶。
1、廣州哪個地方的白話最標準?
我覺得是西關的白話最標準。作為廣州老城區及舊核心區,西關是昔日廣州的榮光,小時候在上下九附近生活、讀書,感覺東山好遙遠,而廣州珠江南側的河南區就是鄉下了,廣州以外的地方都是北佬,恨不得認為天下只有廣州話最牛叉。那時候的廣州是最洋氣的城市,尤其在西關所在的荔灣區,很多人家有“南風窗”,那些海外親友寄來的一些小物件或零碎錢,別說在內地,哪怕在廣州也是足以傲視他人,
記得小學班里班長家,他的爺爺在72-73年的時候已經在使用電動剃須刀,對我們這些沒有海外關系的人來說,那簡直就如同看到世間珍寶一樣稀罕了。在這樣氛圍滋潤下的西關,那廣州話肯定就帶著十足的底氣了,那時候好像還沒有大家學習普通話的要求,一般人都不會說普通話,最多就是可以聽得懂。現如今全民學習普通話,孩子們在學校都是使用普通話,真不知道廣州白話是否還能美好地延續下去了,
2、白話起源于梧州還是廣州?
有說梧州,有說廣州的。據我認識了解,明清之前重在梧州,之后重在廣州,說源頭,其實不止一處,兩處都是。兩處已容納交匯,很難分清了,可以說互為源頭,互相影響。說起白話,現人多叫粵語,應產生嶺南的古廣信地區,古廣信的蒼梧之野,這不單單指今梧州的蒼梧地,古蒼梧范圍是很大的,今廣西的梧州市,賀州市,玉林貴港等,廣東的肇慶,云浮,茂名等地一些地方都屬蒼梧之地。
3、廣東話(粵語)的發源地是在廣東哪里呢?
揭穿封開是廣信治所的偽說一、廣信”文化:關于家鄉歷史的建構近幾十年來,很多地方都競相爭奪一些地域標簽與文化符號,不僅爭奪歷史名人的祖籍、出生地、活動地、墳墓所在地,典型的例子如曹操、李白、楊貴妃、袁崇煥、劉三姐等;也有不少搶奪與恢復古地名、地標的情況,如襄陽、赤壁、華容道等,這些爭議可能或多或少與歷代行政區劃的調整、鄉土認同情結有關,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們能為地方政府“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策略提供充足的文化資源與文化自信,并通過旅游開發、招商引資等途徑推動地方經濟等。
因此,爭奪這些文化符號將為地方政府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政治資本與社會效應等,其背后實質上是地方經濟、政治等多種利益的博弈,“廣信”之源聚訟不已近幾十年來,兩廣地方政府與學界圍繞著“廣信”這一文化符號也引發了不少爭論。“廣信”的歷史依據是它曾是兩漢時期交阯刺史部(后為交州)以及漢魏六朝時期蒼梧郡的治所,因它在漢代嶺南地區的政治核心地位,故被譽為“嶺南文化古都”、“廣府首府”等,
出于此,“廣信”可謂是一個相當優質的“地域標簽”與“文化符號”,誰擁有它,誰就有充足的文化自信。但學界對蒼梧郡廣信縣治所故址聚訟不已,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廣西梧州說”與“廣東封開說”,還有人為調和二說而提出折衷的見解,我們首先看看歷代史籍傳統的說法——“廣西梧州說”。“廣信”之得名,當因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嶺南地區“廣布恩信”,
根據《漢書·地理志》、《續漢書·郡國志》、《元和郡縣圖志》、《輿地紀勝》、《讀史方輿紀要》等歷史地理典籍資料,皆認為漢代蒼梧郡廣信縣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區,后代眾多學者均對此無異議。然而1947年,羅香林先生率先提出“廣東封川說”,認為“現在廣東的封川,就是漢代蒼梧郡治的廣信”,1952年廣東政區進行調整,封川縣與開建縣合并為封開縣,“封川說”自然也就成為“封開說”。
自1980年代以來,“廣東封開說”得到進一步闡發,以廣東學者陳乃良先生與中山大學黃偉宗教授為首,組織多位學者考察與舉辦了多次學術會議,明確提出“封開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嶺南文化古都”的觀點,得到多家媒體的大力宣傳報道及不少學術論著的采納,但兩廣也有不少學者的質疑“廣東封開說”這一觀點,廣西考古學、歷史地理學等專家學者們紛紛通過檢討史料、證以實物,再次肯定了“廣西梧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