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和湖北的發展模式不一樣,江蘇是個發展相對均衡的省份,而湖北應該是個一城獨大的省份。十堰市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汽車產業、水電產業、旅游產業、生態產業成為十堰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我認為,以現在鹽城的經濟實力,在湖北可以穩坐第二把交椅,何止是進前五名。
1、作為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隨州的經濟發展怎么樣?
隨州作為地級市。人口基數小,地域面積小。重點企業少,基本上沒有什么國企,大企業。隨州全靠目前的幾個企業,而且都是私企為主,所以不要埋怨自己。也不要跟其他的兄弟城市相比,埋頭苦干。自強自立,搞好城市建設。搞好招商引資,解決老城區的臟亂差問題。老城區拖了城市發展的后腿,只有整個城市的綜合發展。改變隨州的面貌,
2、面對地理位置優越的武漢襄陽宜昌(一主兩副),十堰未來的發展之路在哪里?
十堰市位于中國“雞心”,湖北省西北部,東臨“三國”名城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嶺,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與鄂、豫、陜、渝四省市交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
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十堰全境面積23680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346.6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十堰市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汽車產業、水電產業、旅游產業、生態產業成為十堰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
仙山秀水汽車城是十堰三張響當當的世界名片。2000年底,湖北提出“一主兩副”,從此襄陽宜昌比翼雙飛,相比之下其它城市日漸式微,十堰2018年gdp1748億,位居湖北省第八位,在近年來的經濟位置基本穩定,要突破很有難度,畢竟支柱汽車產業在2019年顯出頹勢,新的經濟支撐尚未形成,眼看到手的十宜鐵路、鄭渝鐵路都與十堰擦肩而過。
十堰要想突破,單純依靠省府或者其他外力怕是沒有希望,我認為十堰的突破點一是要打好生態旅游牌,以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為龍頭打造一批5A級旅游景區,實現一縣一品,達到旅游收入高增長。二是打好生態農業牌,利用十堰獨有的山水自然資源,開發綠色健康有機食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發揮自身相對優勢。福銀高速公路2011年全線通車,武當山機場2016年底通航,漢十高鐵2019年底開通,山里的十堰與世界一步步拉進距離,
3、江蘇的蘇北鹽城經濟在湖北能進前五名嗎?你有何看法?
江蘇和湖北的發展模式不一樣,江蘇是個發展相對均衡的省份,而湖北應該是個一城獨大的省份。我認為,以現在鹽城的經濟實力,在湖北可以穩坐第二把交椅,何止是進前五名,鹽城是江蘇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總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740萬人左右,其中市轄區面積為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40萬人可謂是地廣人稀。
那以鹽城目前的經濟實力,放在湖北省能進前五名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根據我了解的資料顯示,2017年,鹽城經濟總量GDP達到了5050億元,同比增長7.4%,全國排名第38位,江蘇省排名第八位。根據湖北省2017年經濟總量數據,2017年,湖北省全省經濟總量達到了36522.95億元,同比增長7.8%,而省會城市武漢獨自貢獻13410.34億元,同比增長8.%,而作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的襄陽,經濟總量為4064.90億元,這和鹽城相比,幾乎相差千億元可見差距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