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名號是什么,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字什么號什么,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自號。
字永叔,號醉翁。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文學史上與好友蘇洵及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還有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曾鞏并稱“南宋八大家”。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世稱歐陽文忠公。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太子少師。神宗熙寧五年(1072)卒于家,謚文忠。主要成就歐陽修倡導的詩文革新在本質上是針對五代文風和宋初西昆體的,可是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都與柳開以來的復古派文論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歐陽修主持文壇以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文風已經受到嚴厲的批評。歐陽修在反對西昆體的同時,還反對“太學體”。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他重視韓愈詩歌的特點,并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詩歌理論。歐陽修詩歌創作正是以扭轉西昆體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為指導思想的,這體現了宋代詩人對矯正晚唐五代詩風的最初自覺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人,漢族江右民系。他是北宋法家人物,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兵部尚書、參知政事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