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橋的設計施工是在蘇聯(lián)專家的幫助下進行的,而南京大橋的設計工作則全部由中國完成。直到1953年時任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批準成立武漢大橋工程局,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建設,你別扯淡,和武漢有毛線關系,當年造武漢大橋蘇聯(lián)人的技術,國家為了學習把全國的橋梁人才都派過去了,南京造橋這些人學習完的人國家調配回來的,南京的橋不光屬于南京,是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1、為什么南京大橋用著武漢大橋的經驗,也是武漢大橋工程局承包的,有些人還拿武漢大橋做比較?
你別扯淡,和武漢有毛線關系,當年造武漢大橋蘇聯(lián)人的技術,國家為了學習把全國的橋梁人才都派過去了,南京造橋這些人學習完的人國家調配回來的,南京的橋不光屬于南京,是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努力!是中國大基建的開始。武漢的橋蘇聯(lián)人造的短小,它的意思只是長江上第一座橋!說質量,橋的長度決定了難度。武漢大橋質量再好和你武漢人中國人有關系嗎?南京大橋以當年的標準和當年中國的國力,已經是國家制造的標桿!1958年10月,鐵道部與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召開南京長江大橋技術協(xié)作會議,還成立了以同濟大學橋梁專家李國豪為主任委員的技術顧問委員會,
經過多方協(xié)作,大橋工程局在胡竟銘主持起草的《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意見書》的基礎上完成了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方案。設計工作由大橋局總工程師梅旸春主持,得到了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連工學院、長沙鐵道學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大力支持,李國豪、張維、谷德振等專家參加了設計,大橋正橋鋼梁設計由王序森主持,大橋現(xiàn)場設計由曹禎主持,引橋和橋頭堡的設計由王偉民、周璞負責。
1959年1月,南京大橋定測工作開始,6月,定測工作完成。10月,召開了第一次長江三橋(南京、蕪湖、宜都)科學技術研究會議,成立了總體布置及美術、上部和下部結構、地質、施工等5個組,逐項研究。12月,召開了第二次科技會議,就上次會議后各單位的研究成果和所提方案深入研討,1960年1月,橋頭建筑由大橋工程局委托中國建筑學會發(fā)動建筑設計單位和院校為橋頭建筑征求設計方案。
3月,從全國17個單位提出的57個方案中選出3個送審,其中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鐘訓正提出的復堡式紅旗方案被采納,6月,大橋的技術設計文件報送鐵道部鑒定,并報送國務院;9月,報國家計劃委員會審批。[10]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還在建設之中,國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決定進行南京長江大橋勘測設計工作。
武漢大橋的設計施工是在蘇聯(lián)專家的幫助下進行的,而南京大橋的設計工作則全部由中國完成,同年5月,鐵道部設計總局大橋設計事務所接受了設計南京長江大橋的任務,開始進行大橋草測工作,12月草測完畢。鐘訓正設計的兩套橋頭堡方案1957年8月,《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意見書》提出橋址選擇方案:(一)燕子磯上游附近;(二)上元門附近;(三)鐵路輪渡下游1.4公里的寶塔橋,并送鐵道部審查,
2、為什么有人說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lián)人建的,長江二橋是日本人援建的?
武漢長江大橋蘇聯(lián)修建,長江二橋日本援建,見證中國工業(yè)化路徑一個國家工業(yè)實力的顯著表現(xiàn),是修路架橋的能力。當今世界,我國修路架橋的能力獨步天下,世界上最高的橋,世界上最長的橋,都在中國,世界第一高橋,目前為止是湖北的四渡河大橋,塔頂至峽谷谷底高差達650米,橋面距谷底560米,相當于200層樓高。然而,少有人知道,我國最早的現(xiàn)代化橋梁,其實是外國人援建的,
相對于我國其他地方,水陸交通中心武漢市最需要修建大橋的。早在1913年,詹天佑就策劃在武漢修建大橋,只可惜,常年的軍閥混戰(zhàn),讓武漢長江大橋的幾乎一再擱置,1949年9月,63歲的橋梁專家李文驥聯(lián)合茅以升等一批橋梁專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遞交了《籌建武漢紀念橋建議書》,建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當時,我國的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就通過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