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占據中山以后,任命太子擊為君,李悝總署中山。趙武靈王滅中山趙武靈王一直覬覦中山國,后來趙國滅中山,一部分中山王族逃回隴地,被秦國接納,建立中山公元前507年,鮮虞人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中山國,有易氏就是后來的中山國創立者,中山國衰亡之時臣服于趙國。
1、你對古代中山國了解多少呢?
我小時侯看過一本書,書名記不清了,據說白狄的故地在隴地,因擁戴夏啟有功,夏啟將宗室女嫁給白狄首領。并將那一支白狄遷至今天的太行山北麓的易水河畔,賜為有易氏!有易氏就是后來的中山國創立者,中山國衰亡之時臣服于趙國,趙王將公主嫁給了中山國主,并且生了幾個兒子,長子后來就任中山國主,稱為尚公。后來趙國滅中山,一部分中山王族逃回隴地,被秦國接納,
2、中山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中山國是鮮虞人建立的國家。早期的鮮虞人主要活動在陜北地區,隨著秦國的崛起和北擴,他們不得不向東遷徙,來到了太行山東麓滹沱河上游支流清水河一代。清水河又名鮮虞河,鮮虞便由此得名,鮮虞東遷后來鮮虞人加入白狄部落。公元前662年,白狄攻打邢國,邢君逃跑;次年,又攻打衛國,衛君被殺,衛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攻邢滅衛”戰爭。
他們趁勢南下占領黃河北部大部分地區,威脅東周洛邑,一時之間中原人心惶惶,《公羊傳》記載當時形勢:“南夷與北狄交,中原不絕若線。”然而晉國的崛起扼住了這一岌岌可危的態勢,他們向北、向東擴張。鮮虞人再次向東遷徙,他們沿著滹沱河向東穿越太行山,在冀中華北平原找到了新的家園,并逐步在那里落地生根,發展壯大起來,
從公元前541年起,晉國先后滅掉仇由、鼓、肥等白狄鮮虞部落。鮮虞本部孤立無援,只得暫時輾轉到北部太行山區,伺機而動,建立中山公元前507年,鮮虞人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中山國。史料記載,中山國第一個國都名叫中人城,因城內有一小山曰委粟山,所以又叫中山城,于是國名便叫中山國了。上世紀70年代,中山王陵考古出土了一件刻有16字銘文的斧鉞器物,明確記載周天子封中山君穩為侯,并賞賜斧鉞,
斧鉞具有建邦的性質,穩很有可能就是中山國的建立者。與晉國的較量中山國建立不久,一支晉國軍隊就偷襲中人城,中山國人在國君穩的帶領下奮起抵抗,打敗了晉軍,俘獲大將觀虎。他們趁勢南下擴大勢力,一直打到柏人地區,拓地千里,《左傳》記載:“中山不服”。這是中山國第一次以國名的身份出現在正史中,而這次事件發生在公元前506年的召陵會盟。
晉國人到底沒有忘掉中山國,公元前491年,趙簡子平定家族內亂后,開始北上收復失地。中山人抵擋不住晉軍的攻擊,只得戰略北撤,他們開展的山地游擊戰令趙簡子頭痛不已,后來趙襄子領軍攻打中山國,打破了中山城,中山人又向北轉移,趙襄子也無可奈何。然而中山到底還是被趙襄子據為己有,這就引起了魏文侯的不滿,后來兩家商議仍立中山公室后裔為君,即中山文公,并把魏文侯女兒公子傾嫁給他,才解決了趙魏利益劃分不均的問題。
魏滅中山戰國初期,魏國通過李悝變法率先強大起來,就開始與秦國爭奪河西。齊國也在東面攻打衛魏國,趙國則在趙襄子去世以后陷入內亂。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躲過趙國人的視線,穿越太行丘陵,向東遷徙到顧(今定州),史稱“武公居顧”。魏國控制住河西以后,就開始圖謀中山,那時候,中山武公剛剛去世,年幼的桓公繼位。
魏文侯就以樂羊為將,西門豹為先鋒,率領大軍攻打中山,三年而拔之。桓公不知所蹤,魏國占據中山以后,任命太子擊為君,李悝總署中山。李悝積極發展農業,推行仁政,變革財政內政,有力的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制度的中原化和文化的交融,桓公復國和遷都靈壽公元前383年,趙國攻打衛國,魏國助衛攻趙,趙國向楚國求援,于是楚國又攻打魏國。
魏國便自己麻煩起來,公元前381年,蟄伏已久的中山桓公帶領族人奪回了自己的家園,中山國成功復國。中山桓公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位期間,不僅多次打敗趙國,修建長城和遷都靈壽更為中山發展奠定基礎,中山長城沿著唐河由西北向東南綿延,分布在淶源、唐縣、順平和曲陽四縣,全長89公里(后來可能繼續向南延伸),有效的加強了中山北面防御趙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