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酸的饅頭不好吃,如果是開饅頭店的也不能賣啊。在我的記憶里母親都會自己制粬做酵母,現在我也不記得怎么做了,要做這發酸的饅頭,做法應該有兩種,說起來簡單,但是想做的好吃也挺不容易,堿小了面發酸不好吃,堿大了饅頭發黃不好看沒賣相,所以蒸饅頭也是技術活。
1、老面饅頭怎么做最好吃?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很大,涉及到很多方面,用老面做饅頭這本身就是一個傳統手藝,現在會做的人不多了,市面上很多所謂的老面饅頭其實或多或少的都有酵母的成分在里面,真宗的老面饅頭是讓你可以不吃菜都可以吃飽的,色香味樣樣俱全的我是開早餐店的,專門做杭州小籠包,我做的有兩種包子,灌湯包和發面小籠包,其中發面小籠包就是正宗老面做起來的,做老面饅頭也可以做,發面的原理都一樣的,關鍵在于兌蘇打粉和堿粉的量一定要掌握好,蒸出來的饅頭又香又好吃,這個說說是學不會的,一定要過拜師傅,手把手親身感受,才可以,畢竟做老面的不如用酵母的,可以有一定的比例配方,老面做法完全在于經驗和手感的。
2、饅頭干了怎么做好吃?
這個問題我得多說幾句了,不小心被你勾起了我得回憶奶奶是山東人,喜歡面食,在我小的時候,那時候住平房,家里還用那種燒煤的磚砌的爐子。夏天的時候只是做飯,冬天還有取暖的功能,奶奶喜歡蒸饅頭,那種大個的山東饅頭,就用這種燒煤的爐子,把火燒到正好,放上大號的鋁蒸鍋,東北叫悶罐,鋁制的屜簾,上下兩層,鋪上屜布,一個個面團放在上面,蓋上鍋蓋,就等著時間到了,一掀開鍋蓋,饅頭的香氣一下子就噴出來了。
特別喜歡自家蒸饅頭的香味兒,可是奶奶怕蒸汽燙傷我,總是讓我離的遠遠的,等把蒸好的開花大饅頭從鍋里挪到桌上,才允許靠前兒。剛蒸好的大饅頭特別香,啥菜沒有也能吃下去一個,要是再有點腐乳或者奶奶腌制的黃瓜咸菜什么的,那簡直美死了奶奶今年九十歲了,身體還好,但是早已過了可以做飯的年紀了,現在和老爸老媽一起生活,兩個叔叔住的不遠,每天都來看望她,兒孫繞膝,安享晚年,
可有時候想起她蒸的饅頭,還有中秋節上供用的各種面食做的小動物,總是莫名的傷感。似乎有些事情一轉眼就離你遠去,再也不會回來了,那時候為了省煤,一次蒸出來的饅頭好幾天也吃不完,放的久了就變干了,不過用悶罐騰騰又軟了。有時還烤著吃,一般都在冬天,因為冬天的時候爐子總是燒著的,不做飯的時候用水拌濕碎煤渣壓在爐子里,保溫還燒的久,
這時候的爐子沒有那么熱,就把饅頭掰開,放在爐子上面或者煙道的上面,等完全烤干了,把皮扒一扒,直接吃,或者抹點麻醬,再撒點白糖,饅頭干硬又有些酥脆,配上麻醬白糖的味道,嚼在嘴里滿口香。94年動遷后,住進了樓房,再沒有那種燒煤的爐子了,但我又跟大姨學了一招,吃剩的饅頭蘸雞蛋炸著吃。說起來簡單,但是想做的好吃也挺不容易,
饅頭先切片,不薄不厚,薄了炸了硬,太厚炸完味道又淡。切完饅頭就是打雞蛋,打在盤子里,這樣饅頭片能蘸的均勻,撒好鹽、味精、雞精就可,放完調料要稍等一會兒,待味精融化,再攪勻,我一般會放一點點水,特別少的一點,這樣饅頭就能把雞蛋液吃進去了,有時候還會切點蔥花拌在里面,這個根據個人口味可加可不加。一切都準備好了,鍋里倒入色拉油,文火加熱,一般人總是控制不好油溫,你可以用筷子蘸點蛋液放鍋里試一下,滋滋啦啦的冒泡就是好了,用筷子夾著饅頭快速蘸蛋液放入鍋中,等炸到兩面金黃,就可以吃了,
切記油溫不要太高,不然被蛋液浸入的那一層會變得很黏。油溫不高不低炸出來的才酥軟香嫩,又過了一年,電視劇《我愛我家》在黑龍江播出,我又和和平大姐學了一招,就是把我之前的兩種吃法綜合了一下,干炸饅頭片,炸完之后抹芝麻醬,再撒綿白糖,確實比我以前烤著吃要香的多,只是她說要撒上厚厚的一層芝麻醬,再撒上厚厚的一層綿白糖,我一直沒敢嘗試,只是薄薄的一層,就覺得很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