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到了洛陽,洛陽已經是廢城可,董卓時燒的一片狼藉吃飯都是問題。漢獻帝當時的境況18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只能挾持漢獻帝劉協逃到長安,等到漢獻帝逃出長安時,河東的形勢也發生了巨變,劉協出長安到洛陽,我把這段路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曹操在洛陽的任務從這里也就正式開始呢。
1、漢獻帝是怎么落到曹操手里的?
謝謝邀請!漢獻帝盡管一生被看管的很嚴,可是在東漢末年,像他這樣的皇帝能活著就是很好了。漢獻帝劉協,是董卓當權時廢了漢少帝,立了劉協為漢獻帝,并遷都長安漢獻帝也是戰戰兢兢的跟著走了,董卓當權,橫行霸道,司徒王允用計使董卓被殺,長安大亂。王允政治頭腦不行,權利落到了李催郭汜等人手里,王允被殺,后來李催郭汜不和,兩人在長安城打了起來,李催挾持了漢獻帝,郭汜挾持了群臣。
一直打了三年吧好像?最好他們在張濟的調解下,答應讓皇帝朝廷東歸洛陽,于是,董承,楊彪等人保護漢獻帝就出了長安笨洛陽。可是,李催郭汜一下又醒了,要是把皇帝放走了,等于丟了護身符可!劉出城追趕,漢獻帝猶如逃犯一樣,走了近一年,才到了洛陽!路上的艱辛,不能言語。漢獻帝到了洛陽,洛陽已經是廢城可,董卓時燒的一片狼藉吃飯都是問題,
這時的曹操已經占領了兗州,隊伍擴大了不少。他的謀士毛玠獻計,要曹操去迎奉皇帝,狹天子以令諸侯,荀彧程昱等也同意支持。于是曹操就與董承聯系,最后董承等人上表漢獻帝,請曹操帶軍進洛陽勤王,曹操帶人到了洛陽后,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曹操建議漢獻帝遷都許都,第二年,曹操帶領大軍保護著漢獻帝緩緩進入許都。開始曹操掌權的時代,
2、曹操逼漢獻帝遷都許昌,假如漢獻帝誓死不從,曹操會怎么做?
這問題很有意思,漢獻帝還誓死不從呢?那就等著活活餓死吧。01漢獻帝當時的境況18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只能挾持漢獻帝劉協逃到長安,司徒王允設計殺死董卓,后又被董卓手下的大將李傕、郭汜殺死,漢獻帝又落入此二人手中,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惡不作。不久,兩人之間又起內訌,李傕的部將楊奉叛變,護著漢獻帝還都洛陽,
李、郭二賊突然醒悟,再次聯手,追趕獻帝。楊奉不敵兩人,文武百官多人喪生,剩下的和后宮嬪妃多被那二人掠走,獻帝一路逃亡,徒步行走,身邊只剩皇后和貴人。楊奉、韓暹找到獻帝,將其安頓在安邑,后來,李、郭二賊雖放回掠走的臣子和宮女,但是那年河北地區偏又遇上干旱和蝗災。安邑附近的農田顆粒無收,無法支撐朝廷日常開支,
臣子無飯可食,軍隊斷了糧餉,最后決定還都洛陽。話說董卓老賊遷都之時,曾下令縱火,洛陽皇宮早就被燒為一片廢墟,漢獻帝當時的境況可謂是凄凄慘慘戚戚,既無糧充饑,也無屋可住,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臣們,不斷地餓死在斷墻殘垣間。02諸侯們在干啥?自董卓棄洛陽而去后,那18路諸侯也沒閑著,開始大魚吃小魚的游戲,等到漢獻帝逃出長安時,河東的形勢也發生了巨變。
當是時,袁紹坐擁冀州,曹操統一兗州,袁術則坐鎮揚州,劉備和呂布居徐州,公孫瓚退守幽州,其中袁紹實力最為強大,曹操和袁術次之。袁紹袁紹不是沒想過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他剛開始的目標并非董卓所立的漢獻帝劉協,當初他還是渤海太守時,便和冀州牧韓馥商議,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不過事與愿違,那劉虞死活都不肯做這個傀儡皇帝,袁紹也只能作罷,
袁紹有兩位謀士,也為其參謀過此事。其一是沮授,他曾經建議袁紹,從長安迎回獻帝和百官,重建洛陽和宗廟,再以朝廷之命討伐亂黨、統一天下,另外一位便是郭圖。公元195年,漢獻帝暫居安邑,袁紹曾派他前去朝拜,郭圖回來后便提議將獻帝迎到鄴城,袁紹也沒采納他的建議。本來袁紹在眾諸侯之中家族威望最高,四世三公,又曾為討董盟主,天下豪杰前來歸附者眾,如果他只能采納那兩位謀士之言,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業,
袁術那袁紹的堂弟袁術呢,他在想什么?會盟結束后,便與袁紹、曹操撕破了臉,可惜不是那兩人的對手,被曹操一路狂毆,最后只能退守到揚州。其實,他離東都洛陽并不遠,為何不去接回獻帝呢?袁術此人狂妄自大,他壓根兒就沒有袁紹的糾結,因為他在想著自己什么時候做皇帝,獻帝逃亡之時,袁術以為時機已到,便召集群臣,說道:“如今漢室衰微,袁家四世三公,百姓歸心,我想上乘天意,下順民心,登基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