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地震的強度和頻率看,云南地震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一般僅次于新疆、西藏和臺灣。四川宜賓的地震2000年以前本地人很少聽說過,更談不上感覺到地震,受先前各種條件的限制,那些沒有記載的地震估計會更多,并不能因為四川近年來發生了強震和多次破壞性地震就下越來越頻繁的結論。
1、16日四川宜賓發生5.7級地震,四川地區地震很頻繁嗎?為什么?
四川宜賓的地震2000年以前本地人很少聽說過,更談不上感覺到地震。現在地震多主要原因是金沙江上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四座世界之最水電站和其他大小幾十座中小水電站肆意破壞大自然造成的,斷裂帶上修水庫,蓄水和放水造成的地殼壓力變化很大,就像人體表面一塊最脆弱的肌膚,被重物外力不停地擠壓,帶來的身體震動血管破裂自然難免,包括云南魯甸地震在內歷次地震,很可能都是金沙江流域亂修水電站,破壞大自然的行為帶來的懲罰,這些水電站給四川和云南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安全隱患。
2、貴州、廣西、云南、四川、重慶,你更喜歡在哪里生活?
我只知道很多云南四川貴州湖南山西和東北人喜歡到廣西買房定居,他們都說廣西氣侯環境好,一年四季常綠,在廣西冬天不會有嚴寒,夏天不會有酷熱,冬天氣溫最低4至6度,這樣的氣溫一年一般不會超過20天,其余大多都是15-28度之間,在廣西的冬天太舒服了,那是以上省份無法可比的。廣西的夏天也不會太熱,最高氣溫也就是35-38度吧,這樣的氣溫每年最多一個月左右,
3、為什么今晚的地震這么多四川,云南,青海都發生了地震?
專家詳解云南漾濞、青海瑪多地震:不做關聯性分析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2021年5月21日21時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北緯25.67度,東經99.87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5月22日2時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北緯34.59度,東經98.34度)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兩次地震成因為何,有何關聯?監測顯示,兩地地震發生后一天之內已發生多次余震,還會不會有新的大的余震發生?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等部門的專家經過會商指出,兩次地震地處我國不同斷裂帶,具體成因和地震類型不同,云南漾濞地震為前震—主震—余震型,青海瑪多7.4級地震為主震—余震型,僅發生時間相近,因此,不做關聯性分析。
均在構造運動強烈地區,但相對獨立發生云南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青海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有記錄以來,兩地的構造運動一直都很強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中國大陸受來自兩個方面大的板塊運動的影響,一個是來自東面的太平洋板塊對于歐亞板塊向下俯沖的作用,另一個是來自南面印度板塊向北的碰撞擠壓。在這兩個大的動力源作用下,使得中國大陸,特別是在青藏高原以及周邊形成了強震多發的態勢,
專家分析,在上述大背景下,目前發生的這兩場地震仍是相對獨立的。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徐錫偉指出,青海瑪多地震發生在巴顏喀拉塊體內部的一條活動斷層上,所在塊體主體向東運動;而云南漾濞地震發生在川滇塊體滇西地區,所在塊體基本向南運動,“兩次地震之間可以說沒有關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云南漾濞地震研判后,認為該地震目前已經構成前—主—余型地震序列類型。
該地位于滇西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是維西—喬后斷裂,較大的斷裂帶——紅河斷裂帶也存在于此處,這一構造背景也容易發生地震,與云南漾濞地震不同,青海瑪多縣發生的7.4級地震則為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活動的結果。距離瑪多縣最近的斷層是甘德南緣斷裂,正位于巴顏喀拉塊體北部,震源機制為走滑型破裂,記者了解到,巴顏喀拉塊體位于青藏高原主體地區的北部,是青藏高原地殼運動方向轉變的樞紐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