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可用于脾虛血少,所致的面黃肌瘦,食少,體倦等癥以及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及繼發性、失血性貧血見上述證候,,臨床上可用于脾虛血少,所致的面黃肌瘦,食少,體倦等癥以及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及繼發性、失血性貧血見上述證候,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此方可健脾祛濕,健脾補血顆粒是怎樣的。
白鯽魚煲湯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后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田艾煲鯽魚:田艾30克,鯽魚250克,生姜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砂仁苡米淮山粥: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淮山薏米蓮子粥: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凈后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調勻即成。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外洗法:方法:用生姜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作用: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如覺得煩瑣,可以用此水泡腳
2、健脾補血顆粒是怎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臨床上可用于脾虛血少,所致的面黃肌瘦,食少,體倦等癥以及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及繼發性、失血性貧血見上述證候。健脾補血顆粒的主要成分是黨參、茯苓、皂礬、神曲茶、黑豆、白術、陳皮、甘草,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藥,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黨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現代研究,黨參含多種糖類、酚類、甾醇、揮發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堿,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