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毛坤選錄了164卷唐宋八家筆記,在舊社會廣為流傳,“唐宋八家筆記”之名開始流行,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中國古代文學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的統稱,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所以又被稱為“唐宋-1/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不僅震驚了唐宋文壇,也震撼了后世散文。
所謂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所以又被稱為“唐宋-1/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不僅震驚了唐宋文壇,也震撼了后世散文。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中國古代文學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的統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三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他們掀起了古文革新的浪潮,使詩歌發展的舊面貌煥然一新。明初選韓、劉等人文作《巴先生文集》,于是開始用八派之名,真正始于此。在明中葉唐順之編纂的《文編》中,唐宋只有八個。明末,毛坤選錄了164卷唐宋八家筆記,在舊社會廣為流傳,“唐宋八家筆記”之名開始流行。自明代以唐宋八派為標志以來,八派一直被認為是古文的流派。有164卷唐宋八民鈔,包括明萬歷刻本和清代書店刻本。清代魏源有《編譯評論》8卷唐宋八大書讀本。八大人物中,有蘇父子三人,被稱為“蘇三”,即蘇洵、蘇軾、蘇轍,也被稱為“一校三學士”。所以可以概括為“唐代的,宋代的歐陽、、曾王”
3、 唐宋最杰出的 散文八大家及簡歷唐代:韓愈——有《原道》、《佛骨桌上》、《原性》、《師說》等。主要是尊儒反佛,還有《雜評》、《林語堂》等雜文和著名的《十二郎碑》,諷刺時局,柳宗元——寓言故事《錢的驢》、《雍家的老鼠》,哲學著作有《非國語》、《甄宓》、《時令論》、《判斷力論》、《天說》、《天對》等。宋代:蘇洵——蘇軾,如《論衡》、《論辨漢奸》、《論管仲》、《權術》——詞多,如《水貂歌頭》、《浣溪沙》、《江城子》,散文有赤壁賦、后赤壁賦、論、后后論、集等。蘇轍-《六國論》,《欒城集》84卷,《欒城趙穎集》12卷,曾鞏——歐陽修《舍人書》、上蔡《學士書》、《李安第二次生命序》、《王平夫文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