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以前,“小漁村”深圳是一個縣——寶安縣。深圳早期方言雜糅,本地有白話、客家話及少量潮汕話,這句話的前頭應(yīng)該加上在改革開放以來,為什么這么說呢,深圳在成立地級市之前是一個小漁村,居住的本地人也不多,再加上深圳鎮(zhèn)附近的沙頭公社、附城公社和平湖公社,粵語人口當在全縣的50%以上。
1、深圳本地年青人不會說廣東話嗎?
1979年以前,“小漁村”深圳是一個縣——寶安縣。深圳鎮(zhèn)則是寶安縣的縣城,深圳鎮(zhèn)就是現(xiàn)在的老東門。那時,寶安縣講什么語言為主?舊時寶安縣屬于廣州府,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縣治一直在南頭(今南山),南頭講廣府白話。廣州府下轄的縣,廣府白話當然是主流語言,因此,自古以來,廣府白話就是寶安縣的主流語言??图胰藖淼綄毎部h,是清康熙“遷?!钡氖?,大多從惠州、粵東移民而來,
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龍崗區(qū)——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屬于惠陽縣,不屬于寶安縣。香港則屬于寶安縣,香港土著居民以講粵語圍頭話為主,說那個時候粵語圍頭話是寶安縣的“縣話”毫不為過?;浾Z圍頭話是怎么樣的?晚上你去去大劇院廣場逛逛,經(jīng)常可以邂逅成群結(jié)隊從蔡屋圍出來溜達的阿婆,她們講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圍頭話,1979年以前,寶安縣的圍頭話主要分布在縣城深圳鎮(zhèn)周邊的附城公社和沙頭公社(包括湖貝、黃貝嶺、向西、田貝、羅湖、蔡屋圍、南塘、筍崗、上步、福田、崗廈、水圍、石廈、新洲、沙嘴、沙尾、上沙、下沙、下梅林等大隊)、平湖公社;縣城深圳鎮(zhèn)講白話,西邊的南頭公社、西鄉(xiāng)公社、福永公社、沙井公社、松崗公社、公明公社講接近廣州話的土白話,寶安縣的西部是魚米之鄉(xiāng),人口差不多占寶安縣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深圳鎮(zhèn)附近的沙頭公社、附城公社和平湖公社,粵語人口當在全縣的50%以上,客家人口分布在丘陵山區(qū)的龍崗、坪山、坪地、坑梓、大鵬、沙頭角、橫崗、布吉、觀瀾、龍華、石巖等公社,而當中還摻雜粵語著圍頭人村落,比如龍華公社的清湖、油松、上塘、白石龍等村;石巖公社的浪心村等;觀瀾的樟閣、新田(部分)、崗頭等村;橫崗的荷坳、黃閣坑等村;龍崗也有楊姓新生村等幾個自然村講圍頭話。
2、為什么感覺深圳說廣東話人的不多,而廣州說廣東話的很多?
這句話的前頭應(yīng)該加上在改革開放以來,為什么這么說呢?改革開放之前廣州和深圳的通用語言都是粵語,由于廣州歷史悠久,居住在廣州本地的人數(shù)量上占主導(dǎo)地位,所以無論是省內(nèi)還是省外的務(wù)工人員過來了都會學點粵語以便在這個地方工作,是主動適應(yīng)這個城市的體現(xiàn),深圳在成立地級市之前是一個小漁村,居住的本地人也不多。隨著改革開放這個利好政策,全國各地的精英都向往這座新晉城市,來這個尋找機會,
3、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深圳人正常交流說廣東話還是普通話?
先假設(shè)開啟話題的是廣東籍人士,而雙方之前無接觸,深圳的交談模式是這樣的:首先是廣州話,在沒有得到相同方言回應(yīng)時轉(zhuǎn)國語,在得到了相同方言回應(yīng)時轉(zhuǎn)方言(包括客家話、潮汕話)。如果發(fā)話者為外省人士,則首用國語,在得到相同方言區(qū)回應(yīng)時,使用該方言,外加各種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的喜悅,深圳早期方言雜糅,本地有白話、客家話及少量潮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