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就是菏澤的,之前在菏澤上班10年,這里想談談自己對菏澤的看法,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生于1894年,犧牲于1937年對日作戰之中,趙登禹趙登禹山東菏澤縣杜莊鄉趙樓村人,中國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可以這樣菏澤的制造業在周邊地市中除了濟寧、徐州之外剩下的安徽宿州、河南商丘、開封、濮陽、山東的聊城是無法與菏澤相提并論的。
1、菏澤的歷史文化名人有多少?
菏澤位于山東西南部,古代叫曹州,因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只例舉廣泛認可的歷史名人吧,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功臣,后成為民間貢拜的財神爺),莊周(前秦著名思想家,成語莊周夢蝶),伯樂(相馬行業的祖師),孫臏(圍魏救趙典故),呂后(西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單雄信、徐茂公(隋唐演義中英雄原型),黃巢(唐末起義的領袖,滿城盡是黃金詩作的作者),宋江(水滸傳起義首領的原型)等人。
2、山東菏澤歷史上有過哪些名人?
山東菏澤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還是出過很多名人的,在中華民族,最為艱難的時候,他們抗過日,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人永遠都是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英雄,趙登禹趙登禹山東菏澤縣杜莊鄉趙樓村人,中國抗日名將,民族英雄。是對日作戰中,中國犧牲的第一位師長級的干部,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確認趙登禹為抗日烈士。
為了紀念趙登禹,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北平市政府將崇元觀南至太平橋的馬路命名為“趙登禹路”;北平通縣古運河西岸一條大街,被命名為“趙登禹大街”,趙登禹犧牲的那一年是1937年7月28日,當時的他僅僅只有39歲。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了抵御外敵,獻出年輕生命的勇士,姜玉貞姜玉貞菏澤城東辛集村人,中國著名抗日英雄。
生于1894年,犧牲于1937年對日作戰之中,平型關戰役后,大部隊需要轉移,姜玉貞奉命在原平這個地方,待守日軍,上級給他的命令就是,只要能堅守7日就可以。姜玉貞最終堅守了10天,原平被日軍所包圍,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在敵人飛機大炮的連續進攻下,姜玉貞喊道:“有我姜玉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貞誓與原平共存亡!”最后,日軍趁機突入原平。
姜玉貞率殘部與敵人在城內臨街對峙,展開巷戰,肉搏廝殺,不幸壯烈犧牲,時年43歲,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姜玉貞為革命烈士。孫繼先孫繼先,菏澤曹縣梁堤頭人,偉大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用戶著土地革命期間曾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均立下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之后,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山東菏澤的名將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3、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跡?
法源寺,位于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早在東漢時期,就已在左山前建寺,隋朝時,命名為法源寺。寺內曾建造寶乘塔,塔下藏定光佛牙舍利六顆,被譽為“六大名寺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對法源寺的開發與建設非常重視,對寺院進行了保護和重建,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伽藍殿、羅漢殿、西方三圣殿、東西廂房等已竣工開放。
千年古寺法源寺環境優美、梵音靜心、游客不斷,帶動著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地址:山東省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定陶法源寺為AAA級景點沙土廟地處鄄城縣閆什鎮閆什口村,該廟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相傳唐太宗東游泰山,行至此地,夜夢泰山圣母迎駕,為謝圣母迎駕之恩,堆沙為廟,率眾禮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宮,此乃沙土廟之由來也。
沙土廟始建至今千余年來,歷經兵災水患,多次蒙難又多次復修,并逐漸擴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廟已成為集儒釋道為一體,魯西南第一綜合大廟,為冀、魯、豫、皖宗教活動中心,民間多年相傳“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之傳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八年抗戰,三年自衛戰爭,沙土廟再次毀于戰亂,至此,沙土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