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以我自己來說吧,我是荊州人,老婆武漢人,她是顧家但又不怎么收拾,婆媳關系不好但心疼老公又會讓步,嘴巴硬又心腸軟,咄咄逼人的同時又很好哄,喜歡秀地域優越感同時也不排斥老公老家,有時比較裹斤,有時又無比大度,我感覺家庭嘛,都是一個正常的矛盾體,主要還是看自己,怎么去對待,怎么去協調,敵強我就弱嘛,敵弱我就上呀,一個核心原則,一個家庭一條心,成就家庭大我,修正自私小我,家庭和人生路上的日子慢慢磨合,慢慢越過越精彩嘛。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在從沒來過武漢的朋友眼里,武漢是座什么樣的城市?
2016年高考結束,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武漢,說實話,真的受不了,太熱了,一下火車,潮熱悶熱的那種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我想著還要待四年,一種絕望的感覺頓時彌漫上來,剛來武漢那兩天和爸媽逛了黃鶴樓,滿滿的都是失望,加上對飲食的不習慣,感覺對這個城市越來越失望了,后悔自己為什么來這個地方,當時在我看來,武漢到處都是那種城中村和爛尾樓,武漢人說話嗓門特別大,聽著跟罵人一樣,坐個地鐵公交車特別擠,感覺好多人素質低下轉眼開學了,軍訓,上課,周末也會出來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坐輪渡從漢口到武昌,在長江上漂,看著長江兩岸,瞬間感覺這個城市特別親切,一切都很迷人兩江三岸,造就了這個城市,去漢口那邊,有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筑,站在那里,一瞬間有回到民國的錯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在武漢待了一年,慢慢的發現自己能適應好多東西了,甚至喜歡上了武漢的過早文化,氣候居然能適應了,也有點喜歡聽老武漢講話,去看武漢的老房子,沒錯,那些老房子,見證著武漢的崛起!去年國慶節,同學過來玩,在長江大橋那邊,熱的他渾身冒汗,我一笑了之,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人嘛,總是會改變。
武漢這座城市,待習慣了,你還是會愛上它,嘴頭上說著不喜歡,但心里還是愛上了這個地方,有時候看到聽到有些人說武漢,我感覺很可笑,沒來過,你何來資格評論?在武漢認識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人生中很重要的幾年也在這兒度過,一切的一切,終生難忘。也許將來會離開武漢,無論如何,武漢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肯定會想念學校三塊五一碗的熱干面,想念重油燒麥,還有戶部巷后邊的烤豬蹄,
也許還會坐一次長江輪渡,吹著江風,在汽笛聲中,從武昌漂到漢口,再逛一逛江漢路,看一看民國風的建筑,再看一看那些承載著老一輩武漢人精神的老房子,或許幾年以后已不復存在武漢,第二個家,一百多萬大學生的第二個家,不管別人怎么說,她還是如同母親一般養育著三鎮一千多萬人,有朝一日,她肯定會復興,會崛起,滿載著所有人的希望,走向未來!Wuhan,differenteveryday!以上都是發自內心的想法,歡迎評論關注!。
3、娶一個武漢老婆是一個什么感覺?
以我自己來說吧,我是荊州人,老婆武漢人,她是顧家但又不怎么收拾,婆媳關系不好但心疼老公又會讓步,嘴巴硬又心腸軟,咄咄逼人的同時又很好哄,喜歡秀地域優越感同時也不排斥老公老家,有時比較裹斤,有時又無比大度,我感覺家庭嘛,都是一個正常的矛盾體,主要還是看自己,怎么去對待,怎么去協調,敵強我就弱嘛,敵弱我就上呀,一個核心原則,一個家庭一條心,成就家庭大我,修正自私小我,家庭和人生路上的日子慢慢磨合,慢慢越過越精彩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