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將會從單一化的經濟模式跳轉為多元發展,濟南的資源將與萊蕪共享。發展格局萊蕪當初設市是因為萊鋼,而這也是萊蕪的經濟命脈,濟南吞并了菜蕪,一是因為萊蕪市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不大,而是為了做大省會,18年6月,在討論濟南為什么要個齊河都這么難的問答中,我曾經說過,濟南的發展,戰略方向不在北跨黃河,而在于南拓泰萊,言猶在耳,萊蕪已成濟南的一個區這也說明,本人的某些觀點還是有點前瞻性的。
1、萊蕪正式劃入濟南了,對萊蕪地區有什么好處?對老百姓的好處有哪些?
1.18年6月,在討論濟南為什么要個齊河都這么難的問答中,我曾經說過,濟南的發展,戰略方向不在北跨黃河,而在于南拓泰萊,言猶在耳,萊蕪已成濟南的一個區這也說明,本人的某些觀點還是有點前瞻性的。2.這次區劃調整,最大的贏家當屬濟南:一方面GDP可以確保超過煙臺,擺脫好幾年小三子的尷尬;另一方面,這次區劃也表明從國務院到省里,都已經接受并確定了要重點做大做強濟南的方向,這對濟南才是最大的利好,
有些媒體已經上升到國家級中心城市之爭的高度。3.由此也可見,國家對山東這個GDP高居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的重視,相信隨后還會有針對山東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出臺,讓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的齊魯大地插上騰飛的翅膀,4.對于萊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首先作為獨立行政區的萊蕪地級市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萊蕪區和鋼城區;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受到某些影響。
2、萊蕪市劃歸濟南,對萊蕪經濟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響?
存在感存在感提是肯定的,雖然有些人覺得無所謂,但在別人看來,說起濟南是省會,是副省級城市,是強二線城市,甚至今年有望重回新一線,而說起來說,外地人很多甚至都沒聽說過,即使了解的,也知道是個百萬人口的五線小城,現在直接實現三連跳,跨越式的從五線來到二線,我相信大多萊蕪人還是心情愉悅的。發展格局萊蕪當初設市是因為萊鋼,而這也是萊蕪的經濟命脈,
但是劃歸濟南之后,萊蕪的區劃不在受限,經濟開發區也好,創新試驗區也罷,地理上的對接將為這些潛在的多元經濟提供便捷之道。萊蕪將會從單一化的經濟模式跳轉為多元發展,濟南的資源將與萊蕪共享,城建配套濟南的文化、教育、高校、醫療、交通在省內都是頂尖水準。在過去,如果齊魯這樣國內頂尖的醫療機構想在想在萊蕪建分院,需要很繁雜的程序,要跨市審批,要遞交省級核準批復才行,而如今,這樣的資源部署只需要市里點頭,直接以院區的模式存在都沒問題,再或者直接用醫保卡去濟南市區可以享受本部的頂尖醫療條件,在過去這是無法實現的,
類似的還有大學、企業也都是一樣的道理,在入學、高考、入職等方面都會受益。此外兩地合一之后,交通往來必然大幅增長,濟南市區和萊蕪的公交系統將進一步整合,未來甚至建設快速路、地鐵、城鐵都是極有可能的,而且這樣級別的合并,不拿出點誠意是不可能的。所以搞些惠民措施、營造利民條件,甚至于新建地標建筑,增設高層建筑、寫字樓、酒店也是必然會走的路,
房價萊蕪由于是五線城市,外來人口少,本地人口國企任職比例高,所以不僅房價相對較低,而且很多都住有公產房、集資房,居住成本較低。但是現在對接了市區均價近2萬的濟南,未來單價縮小和濟南的差距是概率事件,雖然不會太離譜,但不可能不受影響,至于其他日常生活方面估計不會有什么明顯變化,畢竟萊蕪和濟南市區距離較遠,不會在城市化對接完成之前直接有什么太直觀的變化,即使是城建和配套等方面的規劃,也要等若干年后形成一定規模的變化以后才有切身感受。
3、濟南合并了萊蕪,山東的其他城市有可能有大的區劃調整嗎?
濟南吞并了菜蕪,一是因為萊蕪市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不大,而是為了做大省會,擁有一億人口的經濟大省,16個地級市還是比較合理的。再變動區劃的可能性較小,有可能微調,山東區劃不合理的地方,東營,威海,日照,棗莊四市人口規模較小,均不超過400萬人,而臨沂,濟寧,濰坊,菏澤四市城區不大,卻人口都超過了700萬人,小馬拉大車,人均經濟長期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