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石牌人,由衷的希望石牌發展好,自從懷寧縣從石牌搬走之后,石牌的發展一蹶不振,從懷寧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到現在的懷寧邊遠小城,石牌是一個農業大鎮,工業基礎薄弱,雖然在石牌城東規劃了石牌工業集齊區,但是投資的企業是粗放的,沒有競爭力。
1、安慶石牌有發展嗎?
石牌的發展肯定是有的,石牌的交通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濟廣高速通車,238省道懷寧到石牌快速通道建設,未來的江北沿江高速規劃建設,石牌的交通區位優勢已凸顯,石牌輻射能力強,人口較多,下一步石牌的重點工作是建設石牌產業新城,筑巢引鳳的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留住石牌及周邊鄉鎮的青年回鄉創業就業,引進人才隊伍,創辦優質的教學資源隊伍,在石牌的懷寧師范學校老校址上創辦一所石牌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戲曲特色專業,旅游服務專業),培養技能人才。
2、石牌劃區是否利于安慶輻射西南區域?
石牌劃區:怎么涚呢?關于安慶城市整體來說還是發展比較緩慢,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東南西北沒有跨出五公里,如果擺在一線城市早就十公里開外了!想想看十公里開外就安慶老城區向四方輔射是什么概念,我以前廿十幾年在外地謀生,近幾年在家:宜秀區白澤湖鄉,照安慶這個發展趨勢不說石牌就是我們宜秀區白澤湖鄉沒有廿十年都規劃不好?最近兩年棚改是拆了不少農民房屋可現在還是一片荒蕪?唉不說了,希望安慶加快發展早曰如您所愿!早日整個懷寧劃區!。
3、懷寧以后成安慶的一個區嗎?
在安慶市西部縣城潛山縣成功的撤縣設市以后,懷寧縣何時撤縣設區逐漸成為網絡上本地網友討論的熱門話題,地方政府網站及眾多論壇也多次發帖論證懷寧設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足以說明此事已經提上了日程。應該市區與懷寧合并,整個城市的發展重心向西北方向轉移,是安慶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安慶試圖重新崛起的必然選擇,
明代的安慶府(駐扎懷寧)首先,懷寧縣和安慶市區原本就是一家,分久必合是歷史的必然。在從前那個還沒有安慶市區的時代里,安慶府的駐地就在懷寧縣,而當時的懷寧縣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安慶老城區,換句話說,現在的安慶市轄區絕大多數都是原本的懷寧縣屬地。只是后來成立了地級安慶市之后,從懷寧縣的管轄范圍內切割出了一部分成立了現在的市區,懷寧縣的縣城先是設置在石牌鎮,后來又遷往了高河鎮,
清代的懷寧更是省會駐地所以說安慶市區就是過去的懷寧縣,兩者本來就是一體,因為曾經發展的需要,兩地選擇了暫時分離,到了一定的時間,兩者重新合并也無可厚非。安慶市區與懷寧縣不僅在方言上非常接近,在文化與習俗上也是十分的接近,傳唱四海的黃梅戲與其說對白采用的是安慶方言,不如說就是曾經的懷寧方言(“懷腔”、“府調”)。
其次,安慶市所轄縣城雖多,但是市轄區卻很小,在整個安徽排名靠后,安慶過去是省內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所轄的縣城(縣級市)達到8個之多,人口在安徽省內也是排在前列。雖然在區劃調整之后,安慶市的縣城減少了一個,但是依舊有7個縣城(縣級市),不過安慶市的市區面積并不大,并且明顯偏離所轄的縣城,這是地方發展緩慢的硬傷。
安徽省各地級市市轄區數據對比數據顯示,安慶市的市轄區面積在全省排在倒數第三,市轄區面積比例排在全省倒數第一,市轄區GDP產值排在全省倒數第六,市轄區GDP百分比排在全省倒數第三,雖說經濟發展和城市化規模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取決于工業化,而工業化基本上就是城市化。一個地區如果城市化水平比較低,大量的勞動力始終是農業人口,多數的土地不能從農業用地轉變為工業用地,經濟發展想要有本質的提高是非常困難的,
對于安慶來說,擴大市轄區規模,加快懷寧縣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修建中的合安九高鐵其三,隨著京九高鐵支線的修建,城市發展重心向西北方向轉移,是發展的必然,雖說合安九高鐵并非是京九高鐵的主線路,但是作為目前修建中的唯一的支線,穿過了安徽的省會合肥,以及眾多的人口密集區域,這條鐵路對于安慶西部縣域經濟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