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會被取消嗎,什么時候取消。小學教師也可以當教授不是取消了教師職稱評定而是取消了職稱的天花板,19年7月《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從源頭上規范職稱評審程序,建立職稱回避制度,實行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備案管理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證職稱評審質量。
1、職稱什么時候取消?
目前教育上,取消職稱的呼聲是最高的,原因最重要的在于,職稱和教師工資掛鉤,造成老師的工資同工不同酬現象,且不同職稱工資差距巨大,引發老師們的強烈不滿,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另外職稱評聘制定一直以來同樣飽受爭議,權錢交易,暗箱操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另廣大教師身受其害,憤憤不平,那么,職稱會被取消嗎,什么時候取消?其實,國家早已注意到職稱評聘帶來的諸多問題,同時也在不斷改革中,并采取措施試圖減小因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而造成的教師工資上的巨大差異。
一、國家的改革方向是縮小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帶來的巨大差距,這項改革主要體現在近年來績效工資的設定上。所謂績效工資,即指在老師們所領基本工資上拿出30%,做為績效工資,進行再分配,按照“多勞多得,能者多得”的分配原則,將這部分“績效工資”重新分配給本校的老師們,以此激勵教師們多干工作,干好工作,多拿一些績效工資,從而減少職稱工資造成的老師們之間工資差異巨大的情況。
例如,高級職稱教師基本工資4800元,要拿出績效工資1440元來進行重新分配,而二級職稱基本工資3000元,只需拿出績效工資900元來進行重新分配就可以了,如果二級教師能多擔任課時,擔負班主任工作,并在教學過程中作出優質貢獻的話,就會額外拿到高出自己所拿出的績效工資總額,這樣一來,通過績效工資再分配,可以適當縮短教師間因職稱差異而造成的工資差異問題,
但是,自從績效工資實施以來,由于教師的工作量并沒有明顯的差別,教學質量和貢獻又難以量化,因此通過績效工資減小教師工資差異的效果并沒有實現。二、職稱和教師工資掛鉤在經濟發達地區,在教師工資比較高的地區,并沒有造成教師工資上的巨大差異,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教師工資因為地方性津貼及補貼大,因此職稱工資造成的差距并不大。
例如江蘇,高級職稱月薪12000元,而一級職稱教師的工資也能拿到11000元,二級教師如果工作量大,教學成績優秀的話,績效工資就會隨著增多,職稱工資造成的差距同樣也會縮小,因此,要想減少職稱工資造成的教師工資的差異問題,并不僅體現在取消職稱,取消職稱與老師工資掛鉤上,更重要的是從各個方面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從而縮小教師職稱掛鉤的崗位工資在教師總體工資中所占的比例。
鄉村教師之所以對職稱耿耿于懷,是因為他們所拿的工資中職稱相關的工資能占80%,也就意味著職稱的高低造成工資差異的高低,如果大家工資都能漲到5000的話,職稱工資差出來的300-1000的差距也就顯得不那么突出了。綜上所述,國家改革職稱的方向是減小不同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績效工資的改革將更加完善,不斷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從而達到降低職稱所掛鉤的崗位工資的所占的比例,到那時,教師們就不會對職稱耿耿于懷了,
2、假如取消職稱了,已經有職稱的工資怎么開呢?能降低嗎?
這可能是永遠是假如。企事業單位評定職稱,特殊行業如公檢法評職稱,是在同等情況下對優秀的人才開通的上升通道,既是對個人的肯定,對社會事業的發展也是百利無害,今后會越來越重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職稱與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如工資掛鉤,有些行業也有和尚把經念歪了的事件發生。但這不是職稱本身的問題,
錯在不正之風,錯在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以教師為例看職稱評定對教育的影響,職稱評審規定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以高考人數為例,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高考人數570萬,全國僅錄取27.3萬人,錄取率僅5%;1999年,全國報名人數288萬,錄取160萬,錄取率達到56%;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71萬,全國平均錄取率79.3%!雖然錄取率增高與大學發展擴招有關,但沒有中小學教師的努力,也是不可能達到如此多的報考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