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武漢古代也不是叫武漢的,漫長的歷史中它有很多稱呼,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剛來武漢那兩天和爸媽逛了黃鶴樓,滿滿的都是失望,加上對飲食的不習慣,感覺對這個城市越來越失望了,后悔自己為什么來這個地方,當時在我看來,武漢到處都是那種城中村和爛尾樓,武漢人說話嗓門特別大,聽著跟罵人一樣,坐個地鐵公交車特別擠,感覺好多人素質低下轉眼開學了,軍訓,上課,周末也會出來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坐輪渡從漢口到武昌,在長江上漂,看著長江兩岸,瞬間感覺這個城市特別親切,一切都很迷人兩江三岸,造就了這個城市,去漢口那邊,有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筑,站在那里,一瞬間有回到民國的錯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在武漢待了一年,慢慢的發現自己能適應好多東西了,甚至喜歡上了武漢的過早文化,氣候居然能適應了,也有點喜歡聽老武漢講話,去看武漢的老房子,沒錯,那些老房子,見證著武漢的崛起。
1、武漢叫武漢的原因是什么?
感謝邀請回答問題武漢,簡稱“漢”,湖北省省會。它是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統稱,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存在最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在東湖放鷹臺遺址就發現了那個時期的石斧,石錛和魚叉,武漢古代也不是叫武漢的,漫長的歷史中它有很多稱呼。對武漢的官方稱謂最早見諸于東周春秋初年文獻,當時將漢口沿江一帶稱作“夏汭”、“鄂渚”,是楚國軍事經濟政治中心之一,
到東漢末年,荊州豪強劉表設一郡于今漢陽龜山,名曰“卻月城”。南北朝時期夏口更名為郢州,唐代時江夏和漢陽分別被朝廷認為兩州而治。“江城”之名第一次出現,始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句,到兩宋時武昌被歸入鄂州。后元朝將江夏更名為“武昌”,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
2、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