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火在日間較難看見,應隨時留意飛灰和火煙味,如發現山火,除非山火范圍很小以及有安全的逃生路徑,切勿隨意試圖撲滅山火。天氣干燥是造成山火的主要原因,清明節前后是山火的高發期,希望人們引以為戒,你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在遭遇突發山火時,自己和身邊的人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注意觀察此時風向的變化和大火蔓延的方向,因為風向和大火的風向決定了你的逃生方向。
1、四川西昌再發山火,做飯吃,引發山火,會怎么處理?
做為一個從事森林防火工作多年的林業工人,客觀的講,還真沒遇到過因做飯時煙囪冒出的火星引發森林火災的事情。早些人有的人會用空心木做煙囪,偶爾也會發生火災,但因撲救及時,只能燒毀房屋,并沒有引發森林火災,因做飯時煙囪冒出的火星引發的森林火災,據我分析無非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爐灶與煙囪的設計不合理,煙道過短煙囪抽力過大,加之當天風力太強,自然會把爐灶內的余火抽出去,一旦余火落到干燥的易燃物上,勢必會引起火災。
其二,房屋距離林地過近曾經見過有些地區的房屋就建在林地邊緣,有的房屋與林地的邊緣距離不足十米甚至是更近,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引發森林火災,關于對做飯而引起的火災該如何處理,我個人為這與故意縱火不同,這應該屬于意外現象,如果過火面積達不到森林火災的面積,應當對當事人批評教育,責令其對自己的煙囪進行整改,如果過火面積過大,造成較大的損失,那就應該按照森林防火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按照森林防火條例有關規定,受害森林面積一公頃以下,死亡一人以上三人以下或重傷一人以上十人以下的稱為一般火災,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只能稱為火情或是火警。
這次山火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當地有關部門應該盡量把距林地較近的居民撤離到離森林遠一些的地方,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在房屋和林地之間開一條至少三十米寬的防火隔離帶,此外,有的地區為了搞好森林防火,采取風大天氣不允許生火做飯的辦法,我想也可以拿來借鑒一下,淺談一下個人不成熟的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2、全國都關注四川山火,奪去了孩子們的生命,報道中有個詞叫“爆燃”,它是怎么形成的?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省涼山發生森林火災,由于發生火情的地方是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原始森林,火勢異常猛烈,也給滅火帶來了難度。參與滅火的官兵和地方隊員人數多達689人,由于山火受到風向改變發生爆燃,27位消防員和3位地方救援人員永遠離開的我們。在緬懷烈士的同時,“爆燃”一詞映入眼簾,那么,爆燃到底是什么,為何有這么恐怖的威力?爆燃一般指的是火勢在短時間內突然大增,以極快的速度蔓延的燃燒。
通常爆燃來時是非常突然的,通常都在每秒10米以上的速度,一些爆燃的速度可以達到300多米每秒的亞音速,人根本躲避不了也跑不過火勢的蔓延速度,其實爆燃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只不過不知道罷了。農村家里有灶的朋友都應該遇到過我下面說的這個現象,有時添材火的時候,特別像玉米棒子之類的如果添得多的話,灶里面的明火就會熄滅。
這個時候我們把“火門”關起來(火門是我們這里的土話,不知道其它地方怎么叫),里面在燃料在碳火的作用下就會發出濃煙并且變黑。當火門關上后,煙會越來越濃,大家應該有過這種感受,要么火是突然就“砰”的一下著了,要么不著我們隨便點燃一根枯枝塞進去,也是會砰的一下著火。那種威力有時可以把火門都吹飛掉,這個就屬于爆燃,只是沒達到爆炸程度。
由此可得濃煙屬于燃料混合物,是可燃物,產生爆燃的條件有三個,一是有燃料和助燃的空氣。二是燃料混合物和空氣的濃度達到爆燃標準,三是有足夠的點火源,這里解釋下什么是足夠的點火源,燃料混合物由于組成的東西復雜,特別是水分是比較重的,不像汽油之類的易燃物能夠一小點火星就點燃,所以點火源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
燃料和助燃空氣這個不用多介紹,涼山的原始森林就是一個巨大的燃料庫,在高溫下,哪怕原來是活的樹木也會在火場高溫狀態下迅速失水干燥,這無疑為爆燃提供了優質的燃燒物,從而創造條件。由于燃燒產生的濃煙和干燥的落葉枯枝在風向的改變作用下會導致回流聚集,而這個聚集恰恰是回流入火場,導致火場可燃性混合物濃度加大,這個時候風的推波助長不僅加劇了氧氣的濃度,也加劇了火場的火勢,火勢的增大為爆燃提供了足夠的點火源,最后導致了爆燃的發生,造成了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