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廣西的,曾在江西讀書,同學中也有廣東人。廣東珠三角借地域優(yōu)勢,先發(fā)展了,先富裕了,廣西水多么西江到珠江,廣西打工的,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廣西有五千五萬戶藉人口,卻有七八百萬外出打工的,而廣東的最多,廣西去廣東的不會少五百萬,壯人、客家人、說白話的人(廣府人,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說粵人,廣西人不高興)。
1、廣東人學廣西的土白話,廣西人為什么不學廣東的粵語呢?
我不知道什么是廣西的“土白話”,我從小只聽說廣東人講廣東白話,南寧人講南寧白話——不都是白話嗎?只不過有些許地方口音的區(qū)別而已。從沒見過廣東人聽不懂南寧白話,也沒聽說過南寧人聽不懂廣東白話!廣東和廣西本來就是山水相連的鄰居,不管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多有相似,相互影響很正常,根本用不著刻意去模仿誰,粵語不過是白話的另一種叫法。
2、為什么廣西人都喜歡去廣東打工?
兩廣一家親,廣東廣西,以梧州為界,梧州以西是廣東,梧州以東是廣東。廣東廣西山水相連,語言相通,文化習俗相同,相處交流起來更容易,容易溝通,就更有親近親切感,更易相互了解,不必有太多防備防范,廣東廣西氣候,地理環(huán)境,飯食習慣等等相同相似,互相趨同一樣的更多,更易被接納共通。我就是梧州岑溪市的,正與廣東相鄰,這一些,我深有體會,
廣東珠三角,粵西以操粵語白話為主,我廣西梧州,賀州,玉林,貴港,北海,欽州,防城等一帶也以說白話為主,沒有語言隔閡,風俗習慣又相同相近,山水相連,距離近,走動起來更方便,現(xiàn)在兩廣交通更便利了,水陸空,鐵路公路都方便得,從我岑溪市到廣州深圳,可以朝去午回了。廣東珠三角借地域優(yōu)勢,先發(fā)展了,先富裕了,廣西水多么西江到珠江,廣西打工的,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廣西有五千五萬戶藉人口,卻有七八百萬外出打工的,而廣東的最多,廣西去廣東的不會少五百萬,
3、有些專家說現(xiàn)在的廣東人,祖先是越南、廣西人,你信嗎?
本人按歷史的推測,兩廣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按時間的位移,合浦→梧州→廣州→香港,人口(方言)遷移也是按這些地址遷移的,所以廣東人的祖先是來自廣西是正確的。客家人來自桂東南陸川博白合浦一帶,說白話的粵人來住梧州北流容縣一帶,壯族人,由于交通不便,不易遷移,兩廣原地居民:壯人、客家人、說白話的人(廣府人,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說粵人,廣西人不高興),
每次中原漢人南移,是事實,但是兩廣原地居民的方言把中原的語言同化了,傳承了中原種族文化:姓氏、民族(漢族)。很多本地居民不知自己是什么族,誰的人多就跟誰一族,越南的阮氏人口多,就是小姓改過去的,壯話、客家話、白話是兩廣(百越民族)方言。廣東人的祖先按方言推測,是來自廣西或粵西北一帶,按姓氏推測是來自中原,
4、現(xiàn)代的廣東人是如何看廣西人的?真的是“兩廣一家親”嗎?
本人廣西的,曾在江西讀書,同學中也有廣東人。我覺得沒有像很多人說的“一家親”的感覺,但是我和廣東人呆在一起,總是特別能夠容易地接受對方。相對于外省人,特別是北方人,我更能理解廣東人的言行,大概是由于都屬于嶺南文化的原因吧!在江西讀書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南的同學。有一次在中山路步行街購物,當時我正在和導購討價還價,一個操著生硬普通話口音的靚仔,上來就拉著我的手問:“同學,你是哪里人?”“廣西的!”我看著他驚奇的表情,回答到!“我海南的!我們是老鄉(xiāng)呀!”他顯得非常激動!后來,我們到八一廣場旁邊的沃爾瑪超市,買了一只9.8元的烤雞還有兩瓶可樂,
5、廣西南寧為什么有很多廣東人,都做什么生意和做工作的?
廣東廣西,秦朝東徵時才分為東路西路,後才分省,自古一家人與兄弟,來往密切交往甚多,,廣西南寧自古代就有廣東人經(jīng)商和當兵做官後的留下駐守,以經(jīng)兩廣的通婚,以及現(xiàn)在改革開放後更多的經(jīng)商開發(fā)人士從廣東到廣西南寧的工作生活就使南寧這個城市有了更多廣東籍的人了,本人也是解放初56年底廣西鐵路建成(當時黎塘至湛冮線)後從廣東來廣西的,原稱柳州鐵路局現(xiàn)為南寧鐵路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