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鎮守荊州之人由關羽改為趙云會怎么樣。假如劉備讓諸葛亮守西川,劉備親自坐鎮荊州,會不會失去荊州呢,如果由趙云駐守荊州,他一定會時刻把荊州的安穩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更不會冒險進攻襄樊,確保荊州的防守固若金湯,如果當時荊州真的換了趙云駐守,情況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1、如果諸葛亮不派關羽守荊州,派別人去守,荊州會不會失守?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算是三國迷中的一個假設公案。首先說一點,安排關羽督荊州事的并不是諸葛亮,他哪有任命地方大員的權力?劉備入川時安排諸葛亮、關羽留守江陵,后來益州戰事緊張又把諸葛亮、趙云調往益州助戰,關羽才真正成為荊州一哥,這一守就是五年,直至最后戰死,荊州全丟。荊州能不能守住,既與守軍的軍事力量有關,更與敵人的實力和戰略有關荊州乃四戰之地,說起來的確不是很守,
但即使這樣,劉表在荊州統治依然長達二三十年,其間雖然也有袁術、孫堅、孫策、孫權等實力有限的敵人覬覦荊州,劉表還是能基本確保荊州無失。特別是在荊州的北大門,劉表先后安排張繡駐守宛城、劉備駐守新野,作為與強大的曹操之間的軍事緩沖,直到曹操騰出手來,真正想取荊州,老邁的劉表一點辦法都沒了。由此可見,在絕對的軍事優勢面前,荊州是任誰都守不住的,
呂蒙曾在215年就輕松奪走了關羽鎮守的荊南三郡,說明吳國如果志在必得的話取下整個荊州都不是問題只要關羽軍隊一天駐扎在上游區域,對孫權來說就會如鯁在喉,順長江東下只到建業的危險實在太大了。日后讓清廷極其難受的太平軍,就是從武昌順流只取南京,這一點稍微有點戰略眼光的人都會很容易發現,孫權及其智囊就不用說了,
所以,孫權吞下整個荊州的念頭在劉備搞掂益州、漢中、上庸三郡后更加強烈,遲早會對荊州下手。加之趁關羽率主力北上伐魏,一波流就奪取了荊州治所江陵、公安,除了關羽有沒人能守住荊州呢?可能也是有的,但必須具備苛刻的前提事實上,關羽已經是劉備集團的武將中鎮守荊州的最好人選了,其他任何一個都還不如關羽。即使諸葛亮也與關羽一起親自坐鎮,一樣會丟掉,只要孫權下定全力奪取的決心,這個沒什么好討論的,
如果說有人能守住的話,只有一個前提:劉備集團的大本營設置在江陵,劉備本人也在此坐鎮。如果是這樣的戰略安排,就等于向孫權表明,誰來取江陵,劉備就會與誰拼命,并且是一把全押的拼命,問題是,這樣的可能性是沒有的,取不下益州,劉備集團在荊州也一定呆不下去。結論就是,幾方的戰略態勢決定了孫權必定要占取荊州,不用關羽,換劉備之外的其他人守會丟的更脆,這是道無解的難題。
2、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關羽換成趙云鎮守荊州會怎么樣?
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鎮守荊州之人由關羽改為趙云會怎么樣?絲語認為,這是一個既受當時的條件制約,又是讓諸葛亮感到很無奈的選擇,要搞清楚諸葛亮為什么最后決定由關羽駐守荊州,必須弄清楚在里面的前因與后果,話說劉備以龐統為軍師一路進軍到達涪城的時候,先有廣漢人彭羕獻計救了其數萬人性命,并對劉備說:罡星在西方,太白臨于此地,當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后有諸葛亮特遣馬良奉書告劉備說: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于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切宜謹慎。值此惑疑之際,劉備原本是打算回荊州與諸葛亮從長計議征伐西川之事的,無奈龐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私自臆斷諸葛亮是害怕他取了西川,立了功,特意奉書阻攔他。于是,再三催促劉備進軍攻取西川,最后不僅偷雞不著蝕把米,自己也在落鳳坡遇險被張任亂箭射死,還讓劉備在涪城陷入了進退兩難,不得不修書搬諸葛亮前來解圍救困的境地,
其實,諸葛亮入川,留關羽駐守荊州是劉備的主意,諸葛亮本來是想要換人駐守荊州的,但無奈“上意”難違,最后,只好再三囑咐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吳!可以說,諸葛亮之所以最后將駐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也心有無奈,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后面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局,關羽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劉備其次,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責任”人。